•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泰州为何这样选择?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4-09 17:21:45 查看数:0

生物医药作为泰州大健康产业的龙头板块,在全市重点产业链中,被列为1号产业链,在泰州产业版图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阳春三月,“凤凰路观察”记者来到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在这里感受它的跳动脉搏,体验园区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干”字当头 “实”字为先

生物医药企业活力迸发

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产业园区,这里聚集了1300多家医药企业,疫苗、特医配方食品等细分领域领先全国,合成生物入选省首批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园区综合竞争力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同类产业园前十强。

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研究的生物医药公司,荃信生物2015年创办于中国医药城。十年磨一剑,目前公司已建立起涵盖皮肤、风湿、呼吸道及消化道四个主要疾病领域的药物管线。最近,荃信生物捷报频传,两种药品分别在临床和市场上取得重大进展。

一款名为赛乐信的药物,是荃信生物耗费十年时间研发成功的首个上市药品,它主要用于治疗斑块状银屑病。该药于2024年10月获批上市,一举打破该领域进口依赖,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3月初,该药又获批新增可以治疗儿童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此次新增获批后,赛乐信成为国内首个针对儿童群体,且仅需每3个月注射一次的长效国产药,可大幅减少患者用药频率,帮助儿童患者更安全、便捷地控制病情。

另外,荃信生物与翰森制药合作研发的一类新药QX004N,在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表现突出。荃信生物执行董事、江苏赛孚士生物总经理吴亦亮介绍,该款新药持续治疗至24周时改善率提升至近九成,且起效快、安全性好。这一成果已作为突破性报告在2025年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发布,未来有望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精准治疗方案。

在园区,像荃信生物这样成果不断涌现的企业不在少数,尤其近段时间,园区众多药企吹响奋进“冲锋号”,展现出一片“干”字当头、“实”字为先的拼抢胜景。

2月12日,瑞科生物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受理其自主研发的新佐剂重组九价HPV疫苗临床试验申请;

安必生制药产品左乙拉西坦缓释颗粒、注射用阿糖胞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上市批件;

长泰药业酒石酸阿福特罗吸入溶液发往美国,成为首个发货海外的无菌吸入制剂。……

从“书架”到“货架”

研发平台马力全开

科研成果竞相转化

一边是药企成果竞相绽放,一边是研发平台马力全开,不断探寻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书架”到“货架”的成果转化之路。

北大医学泰州创新中心的基础实验室里,正在进行多项医学前沿科技的课题研究,其中药物研发的概念验证是这里一大特色“我目前在做一个Ⅲ型胶原蛋白的研究。我们在设计一些材料,然后让Ⅲ型胶原蛋白能够更好地递送到我们的皮肤里面,让皮肤有一个更好的一个吸收。目前正在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别俊涛介绍说。

概念验证属于生物医药研发的前端环节,是整个产业链创新从0到1的探索阶段。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尝试了成百上千种材料一样,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失败。

目前北大医学泰州创新中心启动的首批7个概念验证项目已初见成效。其中,抗衰老蛋白项目分别在《Nature》杂志子刊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灵芝酸A项目获得专利初步许可,并申报国际专利;新生儿脑功能评估项目获得良好临床数据,正推进该项目在泰州落地及医疗器械申报。第二批十多个概念验证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北大医学泰州创新中心主任万有介绍说,创新中心的重点工作就是把北大在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中心的创新能力带到园区,助力园区企业研发,另外就是把泰州的临床实验的需求,用绿色通道的方式带回到北大。万有还表示,北大医学部之所以把首批两个异地创新中心其中之一设在泰州,正是看中了泰州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和服务链。这既有助于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也能给泰州医药产业注入更多创新动能,实现双向奔赴。

提及今年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目标,泰州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蒋鹏信心满满。他表示,全年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5亿元以上项目29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园区的奋斗目标是远学北京中关村,近赶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站稳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十强,全市“三比一提升”争第一。今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预计同比增长13.5%以上,总量超500亿元,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贡献更多份额。


锚定主攻方向

找准细分赛道

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可期

生物医药被公认为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泰州知难不畏难,毅然选择将它作为重要的城市航向,以举全市之力的魄力、数十年矢志不改的定力、锚定“中国第一 世界有名”奋勇前进的毅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攀升。

图片

回首过往,成绩令人欣慰。泰州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改革步伐纵深推进,项目建设成果显著,产业生态迭代优化……看到成绩的同时,还需意识到,生物医药作为地标产业的辨识度还不够,“一提到它就想到泰州”的品牌力还不强。另外,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资源争夺中,泰州的先发优势没能进一步凸显,医药产业规模全省占比有所下降。身处困境,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又该如何突出重围?

今年全市新春第一会上,泰州印发的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举措,泰州将在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创新赋能等领域不断发力。重点围绕精准治疗和临床价值导向,大力发展化学创新药、高端仿制药,推进中药新药研发产业化,壮大新一代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联多价疫苗等生物药规模,聚力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基因检测等体外诊断试剂特色发展,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药城”。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当前,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旗帜鲜明,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也坚信

泰州有着“三个不相信”

城市精神特质

生物医药产业也一定会在

进一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中

乘势而上

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总策划 | 王 飞 孙小平 刘 芳

策划 | 吉晓峰 吴 超

撰稿 | 吴 超 严 伟

编辑 | 陈 欢

责编 | 陈丹丹

主编 | 戚 翔

审核 | 孟海燕

监制 | 朱建珊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