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泰州姜堰:“创”响时代强音,绘就融合发展新版图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4-08 16:19:00 查看数:0

万篙裁浪的奔腾还在激荡,产创融合的号角已经吹响。4月6日-7日,2025泰州姜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交流会在姜举办,一场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智慧碰撞火热上演。

曾几何时,姜堰的产业起步于生产铸造件的小作坊集群,面临着“无高校院所、缺创新平台”的先天困境。然而,姜堰人没有被困难束缚住前进的脚步,而是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高瞻远瞩的智慧,开启了一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攻坚之旅。

搭建平台,聚智汇力破困局

姜堰深知,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的支撑。为弥补短板,创造性地打造了“1 + 4 + N”离岸创新网络,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

走进位于上海金姜置业虹桥商务楼的离岸创新中心“旗舰店”,这里不仅是展示姜堰产业实力的精美橱窗,更是前沿技术的“瞭望塔”、高端人才的“强磁场”、创新成果的“转化器”。依托于此,姜堰聚焦固态电池热管理系统、智能线控底盘等前沿领域,向世界发出“求贤令”。

与此同时,南京的智能驾驶实验室、深圳的新能源电控研发中心、武汉的轻量化材料研究所、上海临港中心四处创新飞地,与N个龙头企业离岸研发中心同频共振。它们如同散落在各地的创新火种,源源不断地为姜堰输送着新思路、新技术,加速形成“研发孵化在外,落地转化在姜”的独特创新格局,让姜堰汽车零部件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源泉奔涌不息。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姜堰同样巧借资本之力搭建平台。以20支总规模超百亿的产业基金为基石,构建起精准布局的基金投资体系。道得产业基金8.4亿元的“及时雨”,助力中来光电攻克N型技术产业化资金难题,使其一举建成全球最大N型 TOPCon 电池生产基地,182双面电池转化效率攀升至26.7%,大幅推动光伏度电成本下降12%,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校企联动,产学研用促发展

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是姜堰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堪称典范。走进其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火力全开,全自动化汽车差速器齿轮生产线在机械臂的精准操控下,将一件件高精密度锥齿轮输送至世界各地,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

太平洋精锻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技改投入。12亿元的巨资用于先进技术、工艺装备、生产研发全面改造升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项目更是备受瞩目,设备安装调试正紧锣密鼓进行,投产后年产值有望冲击10亿元大关。

这背后,是姜堰扎实推进的创新主体培育工作。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姜堰建立企业创新需求动态数据库,精准对接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等20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太平洋精锻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实施的“高性能铝合金构件变向锻造成形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勇夺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便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有力见证。

不仅如此,姜堰持续发力“雁阵计划”,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精心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梯队培育体系,让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在创新浪潮中找准定位、破浪前行。

高校科研成果在姜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故事不断上演。在此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交流会上,高校展区成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大观园”。清华大学副研究员陈翔团队的“耐低温纳离子电池”项目,与双登集团公司“双向奔赴”,有望丰富双登储能电池系列产品;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孙安带来的第三代PVD 涂层产品,恰似为姜堰刀具、模具、汽车配件企业量身定制,助力企业产品品质跃升;东南大学郭新立教授团队则为航菱微(泰州)科技有限公司雪中送炭,破解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及其表面纳米涂层的可控制备技术难题。

产业协同,集群发展铸韧性

如今的姜堰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已构建起“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智能系统”的完整创新链条,向着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昂首迈进。

钧风电控科技(泰州)有限责任公司在高压共轨系统领域攻坚克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行业翘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兴科迪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推陈出新,全新汽车音响产品惊艳市场;江苏锐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独树一帜,国内唯一可同时配套电机轴与壳,尽显技术实力。

姜堰还通过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让200余家企业携手共进。共享实验平台、检测中心和技术智库,企业间从单一产品创新迈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投资 40 亿元的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火热建设,为姜堰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再添强劲动力,向着“给我一个车架,还您一辆整车”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新能源产业亦是如此。在资本催化与创新驱动下,姜堰形成覆盖12个关键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规模突破340亿元。晶优光伏凭借“产业基金+以投带引”模式,三年布局5大基地,独创柔性制造系统使组件生产成本降低18%,在全球光伏市场崭露头角。

政策引领,优化生态激活力

姜堰区委区政府深知,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创新发展的幼苗。对于企业新设备投入,特别是创新和人才方面的投入,政府精心构建“政策扶持+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机制。

此次交流会上,一系列城市合伙人机会清单重磅发布,涵盖7大类、145项具体应用场景,向全球英才抛出橄榄枝。姜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靓靓以Deepseek(深度探索)、Deeplink(深度链接)、Deeproot(深度扎根)三个关键词,描绘出姜堰与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实干家携手共进的美好愿景,期盼链接各方优势资源,共赴“两创”融合的“3D”创新之旅。

金融展区同样精彩纷呈。姜堰堰才公司精心策划,邀多家金融机构、基金公司及创投机构参展,集中展示助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科技创新项目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堰才基金负责人臧勇更是许下承诺,计划用一至两个月时间登门拜访高校和相关企业,确保金融服务精准触达,推动项目落地生根。

交流会硕果累累,45个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其中产业项目39个,紧密围绕汽车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油气与海工装备、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与姜堰区2 + 2 + x产业关联度高达82%。新型储能“零碳产业园”项目以全链条布局为核心,带动区域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能级飞跃;6个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聚焦“卡脖子”技术突破,加速学术成果向产业一线转化,为区域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