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清和景明,纸鸢逐春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正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好光景。
千百年来,中国人总爱在此时将五彩斑斓的风筝送上云霄,既为借风势“放晦气”的古老祈愿,也为感受春日的蓬勃生机。
《清嘉录》中有“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的记载。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也是一种纳福的活动。人们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晦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如今的春日晴空下,放风筝既是追逐春意的游艺,也是舒展筋骨的养生之道。放风筝时手眼并用,还可以锻炼脑力、放松颈椎。
风筝传承千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北京风筝雍容典雅,天津风筝造型奇巧,潍坊风筝尽显古韵,南通板鹞借哨口鸣破长空……一绳所系,串联起九州大地的文化记忆。
在南京地区,纸鸢文化也十分盛行。时人记录:“每届清明时节,放风筝者麋集南京城外之雨花台。”这一习俗不仅承载着传统民俗的温情,更因“金陵纸鸢”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相关阅读
- 文化中国行|走进博物馆,跟着古人“打卡”清明2025-04-04
- 江苏南京:打开春日密码,邂逅最美春天2025-04-04
- 江苏宿迁:骆马湖“春耕”忙,生态养殖绘新章2025-04-04
- 江苏徐州:英烈终“归队” !11名烈士英名补录进“淮海战役烈士2025-04-04
- 江苏无锡:护“旧”拓“新”,在“百宅百院”里唤醒春天2025-04-04
- 江苏盐南高新区:嵌入式服务,让“养老”变“享老”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