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一场艺术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枝叶关情”诗书画名家走进江苏泰州采风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5-04-03 20:12:22 查看数:0

泰州泰美,泰想你来。四月的泰州,春和景明,嘉宾云集。

4月3日,“枝叶关情”诗书画名家走进江苏泰州采风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诗书画界的众多名家大咖齐聚泰州,实地探访这座城市的古风新韵。

——这是一次践行“双创”的自觉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成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千百年来,江淮海三水交汇的泰州大地,走出北宋教育家胡瑗、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等诸多名家先贤,孕育出施耐庵的《水浒》、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这样的人文“三水”,标注了泰州在中华历史文化坐标中的独特地位。赓古显今,泰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矢志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韵,以文化之美滋养城市、涵养民心。

“两创”鲜明提出了文化工作中的历史使命,也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提供了重要遵循。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诗书画遇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创”之于泰州,便有了鲜明的注解。

4月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博导范迪安教授一到泰州,就赶到兴化垛田考察创作。置身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文化遗产“双遗产”的万亩垛田,他感慨地说:“千垛油菜花和我所到过的油菜花田都不一样,它有独特的自然地貌,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这是一次提升人文“三水”的落笔之举。

推进泰州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泰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产、水、文、人”四篇文章中的重要一篇,也是文化强市建设的使命所在。当前,泰州正赋予人文“三水”以现代价值,积极推动人文“三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譬如,围绕人文“三水”传承发展,泰州设立了“施耐庵文学奖”,连续举办梅兰芳艺术节,成立梅兰芳艺术中心、梅兰芳京剧团,创排京剧《梅兰芳·蓄须记》《梅兰芳·丹桂记》在全国巡演,组织拍摄的纪录片《郑板桥》已入选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选题,等等。通过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富矿,激活时代基因,泰州让“水浒”的闯荡气魄、“水墨”的民本理念、“水袖”的守正创新,成为推动这座城市不断前行的深沉精神力量。

郑板桥的水墨,彰显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诗句,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次活动以“枝叶关情”为主题,就是要凸显人文“三水”中郑板桥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邀请国内知名诗书画大家来泰州采风创作,亲身感受在郑板桥民本思想、爱民情怀影响下泰州人民的生活百态、精神风貌,将激励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聚焦百姓生活、传递人文关怀的艺术精品,同时,用艺术的力量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的精神滋养。

——这是一次扩大泰州影响的重要契机。

当下,文旅的出圈与破圈,离不开流量的带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一书中概括出流行事物引爆的三个法则,分别是:个别人物、附着力因素和环境威力。他提出的“个别人物法则”作为制造流行的推动要素,就是肯定了关键人物在流行事物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公众人物自带流量,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宣传和“代言”,无疑能给当地旅游业注入活力,带来新机遇。

最近,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文化学者马未都的无锡之行备受关注,引发热议,为无锡带来“泼天”流量,“名人效应”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应邀来泰采风的诗书画名家,都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的名流大咖,在各自领域,可谓“自带流量”,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因此,他们对泰州的实地体验,不仅能增加泰州知名度、曝光度,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跟着大咖游泰州”,助推泰州文旅加快出圈。而这些名家大咖此次来泰采风创作的作品,亦将成为泰州文化旅游“走出去”的闪亮名片。这种名人效应着实令人期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