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对外开放 近80家中外媒体参会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5-03-07 23:19:15 查看数:0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根据大会安排,本次全体会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等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江苏台记者高彦说:“这里是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早上8:00,江苏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已是热气腾腾,很多中外媒体的记者早早来到这儿等候采访。”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大公文汇报、凤凰卫视、彭博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共同社、意大利晚邮报、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等近80家中外媒体、120余名记者到会旁听与采访。

江苏代表团团长信长星,副团长许昆林、张忠、储永宏、马欣、胡广杰、樊金龙、夏心旻参加审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参加本次会议,听取代表的审议意见。

会议由许昆林主持。

夏心旻、张国梁、董才平、李楠楠、王斌、周善红、王嘉鹏、徐瑶、周斌等9位代表先后围绕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江苏“挑大梁”作出民企贡献、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留学中国”品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等内容进行了审议发言。

审议发言结束后,代表们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大使命。过去一年,江苏在加快打造“重要阵地”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下一步的努力目标是什么?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的提问,信长星代表说,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要方法论,扎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多层次科创平台建设,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集聚了一大批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1650”产业体系,超前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0+X”未来产业新赛道,放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试验田”效应,加快建设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三是注重发扬企业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认真落实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是努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多措并举加大耐心资本和新型要素供给。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50%,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至全国第2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等数量居全国前列。

信长星代表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四个着力点,摆在首位的就是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多作贡献。围绕抓科技创新,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围绕抓产业创新,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搭建更多科创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制约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的堵点卡点,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徐光辉、刘庆、刘静瑜、陈忠伟、蒋立、吴新明、邢正军等代表还就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扬民营企业家“爱拼会赢”精气神、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作出南通贡献、连云港抓住叠加机遇实现“后发先至”等回答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江苏广电荔枝新闻中心等记者的提问。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