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地评线】荔枝网评:千里沃野春意浓,万象“耕”新正当时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5-02-20 17:50:12 查看数:0

特约评论员/李群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雨水”节气刚过,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冬油菜进入蕾薹期,长势均好于常年,春季田管已经有序展开。采购农资、调试农机,开展早稻集中育秧,为冬小麦安排春灌“第一水”……由南到北,各地春耕备耕纷纷按下“快进键”。抢农时、抓田管,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到处都有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农,天下之大本也。”在农业生产的年度循环中,春季田管与春耕备耕是极为关键的开端,关乎全年粮食的丰歉,牵系着百姓的“米袋子”与“菜篮子”。当前,农业农村部已派出22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粮油主产省份,调查小麦油菜苗情长势、粮食价格、种植意向和农资下摆等情况。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抓好春耕备耕生产,要确保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与质量。农资储备有保障,春耕备耕底气足。为服务三农备耕,铁路部门主动对接、了解域内农资企业春耕生产运输需求,制定“一企一策”的运输方案;采取协同配合、平行作业等方式,增加专线取送车频次,实现快装、快运、快卸,打通物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在春耕春管一线,天上飞的无人机,自主浇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都成了种粮好帮手。江苏全省设立2000多个自动气象站,通过物联网提供精准的田管配方;山东推广集成增产技术,应用物联网智慧水肥管理系统,一键就可控制千亩麦田的灌溉、施肥,立杆喷灌设施每小时可浇8亩地的小麦;在广东,自动化育秧机上,撒土、播种、洒水依次完成,可提供秧苗3.3万亩,秧苗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随着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械纷纷“上岗”,各地春耕春管跑出了“加速度”,一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上铺展开来。

“田好一半谷,地好一半福。”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眼下,正值农田建设黄金期。江苏各地抢抓工期加快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进度,增强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29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加快项目建设扫尾,力争在今年夏季水稻插秧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在湖南省益阳市,为解决春耕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农田内涝问题,资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抢抓进度,为春耕生产筑起“旱涝保收”防线。让粮田变良田,高标准农田正筑牢丰收根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春耕备耕是保障全年粮食安全的“重头戏”,要紧盯关键农时,狠抓田间管理,打好春耕备耕这场“主动仗”,为全年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赢得主动权,共绘一年“好丰景”,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李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