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十大新闻揭晓
由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广电总台、新华社江苏分社和中国江苏网联办的2024年江苏省十大新闻评选,于1月26日揭晓。
1.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赋予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大使命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总书记希望江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5月30日,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决定。一年来,全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打造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向着“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迈进。
2. 江苏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坚定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江苏迅速部署推进,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动员全省上下切实抓好改革任务推进落实,坚定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
省委全会的决定列出15个部分54条改革举措,明确了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一年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苏,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稳步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率先出台省级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任务清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财税金融、自然资源、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推出85项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事项,经营主体在册总量达1463.2万户。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超3000亿元,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放手发展。
3. “强富美高”新江苏十年建设写下生动答卷,江苏以优异成绩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江苏以优异答卷向国庆献礼。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十年来,江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在“经济强”上,十年来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过7个万亿台阶,达到13.7万亿元,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5个城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在“百姓富”上,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6万元和3.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4∶1,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在“环境美”上,江苏在经济总量接近翻了一番的同时,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6.4%、30.9%左右,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水质藻情创17年来最好水平,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
4. 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位居全国第一,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更好肩负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2024年,江苏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出台《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一系列具体办法,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国近1/6,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累计14个、总数全国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711家、累计达2215家,新入选国家5G工厂113家、累计210家,均居全国第一。率先出台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政策举措。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强化金融创新、壮大“耐心资本”,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2024年,江苏加力实施“两新”政策,加快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步伐,积极创造消费场景,全面激发内需潜力。率先将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7类3C产品和20类家电商品纳入补贴范围,下单可享15%专项补贴,单件商品最高补贴1500元。
5. 江苏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江苏自2024年4月起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覆盖省级领导班子、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206个省级单位,涉及全省28.2万个基层党组织、560.5万名党员。省委高度重视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要求,第一时间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引领带动全省党纪学习教育有力有序开局起步。全省各层面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及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省委“关键在一个‘实’字”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统筹谋划,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贯穿始终,突出以案促学、以案说纪,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案促改促治,并进一步落实好省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政策举措。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中,增强了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全省党纪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省委要求,认真总结运用党纪学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发挥纪律建设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保障作用,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6.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跃升至全国第二位,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2024年3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2月,《科学》杂志公布“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朱茂炎团队发现迄今最早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2024年,江苏开展“1820”策源行动,新设规模24.8亿元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加快建设3家基础科学中心,开展首批“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改革试点,启动实施67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1月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较上年跃升一位、居全国第二,多项关键指标领跑全国。
9月14日,教育部、江苏省在北京举行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启动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中心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打造成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活力活跃、转化机制畅通、创新生态开放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12月26日至28日,教育部与江苏省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举办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
7. 从“池塘洼地”变成“创新之城”,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实现跨越发展
2024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11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时指出,苏州工业园区从“池塘洼地”变成“创新之城”,树立了两国合作的生动样板,也是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11月25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苏州召开。在中新双向投资洽谈会暨中新合作项目签约活动上,3批26个中新双向投资合作项目签约。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首个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第一家跨国合作的工业园区。30年来,园区大力推进高水平开放,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10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项目174个;拥有创新型企业超9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79家,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累计支持500余家企业到5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布局,形成了“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之窗、开放之窗、借鉴之窗、创新之窗。
8.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江苏高铁面积密度居各省区之首
2024年6月15日,长三角首列“超级环线”高铁正式开行,用8小时9分钟在长三角画了一个周长超过1200公里的“大圈”。这条铁路新线沿途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这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和7条高铁线路。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这是上海、苏州、湖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也是长三角高铁联网、补网、强链的重点项目,意味着我省“六纵六横”高速铁路网中“六横”之一的“沪苏浙皖通道”实现了贯通,对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显著作用。
近年来,江苏高铁建设突飞猛进,高铁里程突破2500公里,位列全国前列;高铁面积密度237公里/万平方公里,居各省区之首。当前,江苏铁路建设如火如荼,2024年9月13日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开工建设,12月27日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建设。待北沿江、通苏嘉甬、宁淮、沪通二期、上元门过江通道、潍宿、盐宜这7个在建高铁项目建成通车后,全省高铁运营里程将突破3600公里。
9. 深入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八大行动”,江苏着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
2024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聚焦“探索新经验”重大任务,深入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八大行动”,着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江苏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中国新闻奖获奖数、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数、文化产业增加值、文旅消费总额等均居全国前列。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江苏5部报送作品获“优秀作品奖”。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常州、扬州、宿迁三个市级新闻传媒中心成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数见苏韵”环省行活动刷新江苏博物馆单日接待量纪录。江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全国第一。全省文旅市场持续升温,2024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10.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万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1.5%。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新进展,2024年国家文物局发布16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江苏4个项目入选,其中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成果填补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走出去”,原创舞剧《红楼梦》首次“出海”,在新加坡成功演出;“文明遇·鉴:中国民乐江苏周”在德国成功举办。
10. 太湖水质创30年来最好水平,首次实现全年达良好湖泊标准
2024年,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太湖水质创30年来最好水平,自1996年《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首次实现全年达良好湖泊标准。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8条水质达Ⅱ类,7条水质达Ⅲ类。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到“优秀”等级,流域物种数增加到6899种。
2024年,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Ⅲ类,总磷浓度为0.050mg/L,同比下降3.8%。蓝藻首发时间为2007年以来最迟,上半年首次未监测到水华。3月至10月国家规定监测期间,水华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同比减少15.8%、4.3%和17.5%。太湖连续两年未发生湖泛。流域206个重点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7.6%,较2023年上升1个百分点。
- 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25-01-26
- 【干字当头挑大梁】稳增长惠民生 江苏2024年完成投资超7300亿元2025-01-26
- 江苏2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完成2025-01-26
- 【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端出文化大餐点燃浓浓年味2025-01-26
- 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新春非遗游园会 体验浓浓中国年2025-01-26
- 【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扬”气十足!“新扬州人”春节返乡年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