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碧水重逢,江豚归来
近日,长江靖江段江豚调查队再次记录到近20头江豚的活动情况。
自2021年8月至2024年12月,长江靖江段江豚调查队累计开展了接近120航次的调查。调查队领队、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副院长汪正飞教授说,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长江靖江段稳定栖息着2个长江江豚群体,总量在40头左右。
大江豚影
南京博物院有一件江豚形陶壶,1960年出土于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专家研究确认该遗址属于良渚文化,距今4000多年。这说明,至少在4000年前,长江边的先民们就已经捕捉到江豚的微笑,并根据它的形象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长江江豚直到2018年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种。2018年4月11日,国际著名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将长江江豚与生活在东海、黄海、渤海及朝鲜半岛和日本海域的窄脊江豚区分开来。长江江豚是近几十年来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个鲸豚类哺乳动物新物种,对长江江豚与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
汪正飞说,由于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成为长江中仅存的淡水鲸豚类动物。过去几十年中,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水利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江豚的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长江江豚数量为2700多头,到2012年急剧下降至约1045头。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数据,长江江豚最新的种群数量为1249头。2013年,长江江豚被IUCN红色物种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受胁程度仅次于野外灭绝。
汪正飞与长江江豚“神交已久”。
上大学时,专修“水生生物”的汪正飞曾跟随导师对中华白海豚进行调研。2011年,他在南京师范大学就读研究生,担任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期间,发起主题党日活动“留住长江的微笑”,旨在普及长江江豚知识,呼吁保护长江江豚。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2015年南京江豚保护协会成立,正跟随杨光教授读博士的汪正飞当选为协会理事。
2021年,长江江豚被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年,靖江市启动长江江豚摸底调查。受靖江生态环境局委托,长江江豚靖江调查队成立,汪正飞担任领队。
根据调查资料,长江江豚有一半生活在长江干流,其余生活在洞庭湖和鄱阳湖。接手调查任务时,汪正飞团队对靖江段江豚的分布情况知之甚少。“之前的资料来看,长江靖江段长江江豚的数量可能不多,业界普遍认为长江镇江段以下调查价值相对较小。”汪正飞说。通过先期问卷调查,他们得知长江靖江段历史上曾分布过长江江豚(老渔民称之为“江猪子”),但时过境迁,现今的情况又是怎样,一切未知。
2021年8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汪正飞乘坐护渔船,从当时的八圩渡口出发……但,一时间他不知道该指挥船往哪个方向行驶?“当时可以说漫无目的。船往下游方向开。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什么都没看到,随性把船停在长江靖江段牧城生态园附近。半个小时后,2头长江江豚游到了船的附近。”
汪正飞判断,那是两头成年长江江豚,惊喜之余,他立即指挥船只启动,缓缓地跟着它们。此后直到2024年12月,调查队每个月都来靖江调查一周,采用单船、多船并行、上下游分别调查等方式,将调查范围覆盖整个长江靖江段。“我们要摸清长江靖江段内江豚‘家底’,包括它们的分布状态、行为习性、生存环境等。只有摸清了长江江豚的家底,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江豚。”
偶然必然
长江江豚为什么会频繁出现在长江靖江段呢?
研究发现,长江江豚从外形上更接近东亚江豚,两者的分化时间并不长,50000年左右,在距今大约5000年前完成分化。在汪正飞看来,长江江豚来到靖江,偶然性和必然性兼具,他说:“与海中‘胞兄’东亚江豚分开不久,长江江豚或许在游玩中无意发现了‘新天地’——长江流入黄海的入海口,这里咸水和淡水混合交融,河床变窄,洄游鱼类丰富且集中,吃喝不愁。于是它们的族群游向长江‘另立门户’,开始了物种进化的漫长征途。”
汪正飞介绍,靖江段距离长江口较近,具有规律的潮汐,水中还有少量盐分,属于完全淡水水域与海水水域的过渡区域。相比于长江中上游长江江豚栖息水域,这里更加接近于东亚江豚的栖息分布特点。
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旗舰性物种和指示性物种,处于长江食物链的顶端。“它们好,说明生态系统好。”汪正飞说,当水中哺乳动物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时,说明人类的生态系统也不容乐观。
影响长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因素复杂,除了水质的优劣外,还与生物种类、数量密切相关,捕捞、养殖、污水处理等人类活动,也是重要因素。汪正飞举例说,长江江豚意外受伤,人类施救的难度非常大。如果水质不好,它们就会因伤口感染而死亡。而调查队已经在长江靖江段发现3头长江江豚识别个体(这一发现目前属全国唯一,其他江段未见识别个体报道,这对后续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都有受伤后留下的疤痕,看起来已痊愈。
此外,长江靖江段多次发现母子江豚。在调查队的持续观察下,怀孕江豚已顺利分娩。“小江豚长势不错,这也有水质改善的因素。”汪正飞介绍,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靖江段可能已经从江豚的长途旅行逗留地升级为繁衍生息的家园。
保护接力
“豚丁”兴旺背后,有保护,有接力。
刚登船进入长江江面,随行人员的手机就收到了靖江生态环境局给过往船只发送的提醒短信: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请您减慢航速,共同守护长江江豚,保护长江生态!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高级工程师徐信荣是我国著名的鲸豚研究专家,虽已退休但仍然关注长江江豚保护。他多次随队到靖江调查长江江豚。在交流中,他多次称赞“靖江的长江江豚调查工作扎实”,认为靖江很好地处理了生态保护与发展开发的关系。
近年来,靖江市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2018年以来,靖江市合理划分长江岸线功能分区,对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功能区内的企业实施关停、退出,对生产岸线区域内企业加快优化、整合和提升。靖江市累计腾退生产岸线7.1公里。腾退出来的岸线恢复其自然属性。牧城生态园、音乐花海广场、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和渔忆长江湿地公园等江段,正是从原先的厂房、码头、堆场、鱼塘等蝶变而来,如今成为长江江豚的活跃区域。
2020年,长江靖江段全面禁捕后,靖江市将9艘渔船改造成护渔船,护渔队人员达20名。“连续几年的禁渔,长江靖江段的水生环境有所好转,水生生物越来越丰富,江豚有充足的饵料。”靖江市农业农村局禁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朱建军,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政治老师,摄影爱好者。几年前,他爱上了“追豚”。作为教师,朱建军把宣传、保护江豚的行动拓展到了学校,延伸到了课堂。他把拍摄的江豚视频资料作为教学材料,还带领学生社团到江边开展宣传、观测、拍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
而长江江豚频繁出现,也引起了靖江市民的热切关注,江豚的照片和视频通过网络媒介传播开来。
与市民的热烈追捧不同,汪正飞和他带领的调查队依然保持冷静客观的科考态度,他更希望江豚不要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扰。还有太多有关长江江豚的疑问需要解答,汪正飞和他的团队还须长年累月地观察、记录和研究,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守护“长江精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江苏南京:新春消费季,越夜越精彩2025-01-12
- 经济薄弱村→乡村领头羊,徐州用“三个法宝”绘就振兴“实景图”2025-01-12
- 江苏苏州:建成特色康居乡村4700个2025-01-12
- 连云港:车辆出口第一单 1362辆车运往澳大利亚2025-01-12
- 江苏常州:守住“半分”太湖水,做足“十分”太湖美2025-01-12
- 江苏盐城:“互联网+护理服务”走进千家万户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