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变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奋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这一年,盐城市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立足自身实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加强区域联动、加速科技创新,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集聚要素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坚定信心汇聚改革动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2024年以来,盐城围绕中央和省委制定出台的改革方案,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出台一揽子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汽车产业规模重返千亿,外贸进出口再创新高,文旅市场持续升温,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超140亿斤,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工业技改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盐城如何抢占发展优势?出路就在于改革创新。近年来,盐城市坚持全市“一盘棋”,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科学布局产业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行动,“一园一策”制定工业园区改革方案,推动产业集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发展效应日益凸显。
新能源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一份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盐城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奋斗成果,也是城市蝶变崛起的优势和底气。
近年来,盐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针对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设立了12345“一企来”专区和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大幅减少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
“以前申请企业变更登记需要跑好几个部门,要几天才能办下来,现在一天之内就领取了新证,太方便了。”日前,亭湖区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女士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一次性完成了所有材料的提交,企业变更实现当场办结。
每年11月1日是“盐城企业家日”,盐城市定期召开企业家茶叙会,面对面倾听企业意见建议,解决企业诉求。在去年召开的全市风电装备产业链企业家茶叙会上,来自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10多家企业和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实际畅所欲言。他们纷纷表示,借助搭建政企交流直通平台,既交流了思想,又碰撞了思维,更促进了发展。随着深化推进“一网通办”改革,“盐诚办”营商服务品牌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认可。
劈波斩浪注入开放活力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处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机遇叠加地带,具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南北互动合作的巨大优势。
近年来,盐城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及RCEP实施等重大机遇,持续拓展“国际朋友圈”。去年8月26日,盐城市成功举办跨国公司江苏行——盐城零碳产业园国际合作交流会、跨国公司圆桌会议,并组织赴日韩、欧洲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活动,持续加大与外资总部对接力度,主动对接全球优质资源,不断扩展国际合作新领域,进一步提升盐城国际影响力。
淮河是盐城对内开放的“生命线”。盐城市积极策应“水运江苏”建设,加快构建公铁水、江海河等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形成通江达海、连通京杭运河、辐射淮河流域的航道体系,加快通港达园水运专支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畅通盐城海运口岸向淮河沿线城市联通的货运通道,实现口岸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打造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
2024年10月21日,连申线黄响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力打破盐城市南北向水运主通道通航“瓶颈”,为发挥淮河“黄金水道”效应、打造淮河出海门户提供有力支撑。
盐城因海而生、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向海而强。2024年年初,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进一步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扩大海洋开放与合作,不断释放盐城海洋经济火热潜力。如今,盐城港“一港四区”全部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6个,航线总数达56条。2023年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去年1至10月份,盐城港保税物流中心完成一线进出口贸易额94.28亿元,同比上涨400.4%。
不久前,在盐城港大丰港区汽车滚装码头,4086辆整车驶上韩国籍“格里维斯光辉”号滚装船出海。截至当天,盐城口岸汽车出口突破3万辆,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53%。汽车产业既是盐城的主导产业,也是亮丽的城市名片,突飞猛进的汽车出口数据正是盐城市劈浪前行、全力开拓海外市场的生动缩影。
科创赋能挖掘产业潜力
科技创新关乎城市命运、决定城市未来。近年来,盐城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接续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推进年”“提升年”活动,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加快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盐城。
如何进一步提升全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024年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攻坚年”动员部署会,明确开展科技项目招引、科技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产业自主创新、创新生态提升五大攻坚行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年以来,盐城在科创领域硕果累累,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四上”企业数均居全省前列,2家企业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金风科技、盐城工学院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金风科技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光伏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油气钻采井口装备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盐城经开区、盐城高新区在全国排名双双跃升10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在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支撑。盐城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要求,不断打造更具承载力的聚才平台载体,让更多“千里马”在盐城竞相奔腾。目前,盐城市建有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21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77家,院士工作站7家;与2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成立校企联盟2100个,去年促成300个亿元以上优质科创项目落户;累计引进两院院士87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233名;深入推进“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每年有4万至5万的创新人才、高校毕业生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携手同行。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仅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还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的加盟。人才与产业相互成就,共同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强音。”市工信局负责同志介绍,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7项,申报数量较2023年增长30%,国家制造业人才支持项目中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数超过50%。
- 江苏苏州:提质增效,澎湃工业向“新”力2025-01-07
- 江苏金湖:高端装备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升级2025-01-07
- 江苏镇江: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镇”粮稳产增收2025-01-07
- 泰州姜堰:“民生愿景”绘成“幸福实景”2025-01-07
- 连云港灌南:构建“免证办”服务系统 打造“无证明城市”2025-01-07
- 【干字当头挑大梁】江苏:激荡科技自立自强“向新力”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