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常州:城市更新走“新”更走心,让居民幸福感“旧地升温”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5-01-06 19:02:02 查看数:0

“青果巷是我家的‘后花园’”。家住琢初桥附近的市民诸葛佩圣骄傲地感叹,从琢初桥到会元桥这段河傍巷、巷依河的地方,这几年,水越来越清,景越来越美,越来越让人留恋。

岁已寒冬。大庙弄里那棵将近300岁的古银杏树最近刷爆了朋友圈。黄灿灿的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洒落,形成斑驳的光影,为修整一新的大庙弄增添了一抹梦幻般的色彩。

“家门口环境改造了,我家楼下也有小公园,上下楼加了电梯,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说起住了一辈子的小区变了样,天宁区华盛家园居民齐婆婆连连称赞。

从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到城中村、老城厢,城市更新行动让日新月异的变化来到人们的家门口。脏乱陈旧的老街区实现新建和改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AI技术融入城市管理,智慧社区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提供了便利;共享绿地不断增多,社区更加绿色宜居……

城市更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强调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常州市住建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532”发展战略,成立常州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紧密结合住建职能任务,以老城厢复兴发展、城中村自主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各项工作,让城市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家园。

常州在城市更新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更新路径,先后有4项经验入选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大庙弄片区历史风貌改造项目及漫柏未来人才社区装修改造项目被推荐至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可复制常州经验做法之一:主城区内涝智慧化监测监管

“逢雨必涝”是一种城市病。但在常州,近两年虽短时强降雨比过去明显增多,但城市排水能力却不断增强。2023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常州是22个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排水领域的试点城市,同年,由市住建局排水管理处申报的“常州市主城区内涝智慧化监测监管项目”入选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

该项目是全省唯一一个以城镇排水为主题内容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是市排水管理处为有效防治城市内涝、提升城市韧性、保障运行安全所建设的统一平台。项目全面运用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排水基础设施的全面感知监测,依据气象、水利等多元信息和历史数据模型等进行风险预警、预测预判,支撑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最终建立“可视、可感、可控、可预见”的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智慧化体系,系统治理城市内涝这一“城市病”。

可复制常州经验做法之二:原址原高原面积 老房变新房

“我是三天两头过来看,想着用不了多久就能搬进这漂亮又舒适的房子,开心噢。”这几天,83岁的陈婆婆又约上几位老邻居来到斜桥巷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小区面貌,高兴得合不拢嘴。

斜桥巷小区位于天宁区,建造于20世纪八九十代,三四十年过去,房子出现安全问题、没电梯,更新改造迫在眉睫。因小区位置优越、配套方便,大多数居民希望回迁原址。天宁区政府创新推出“原址原高原面积”翻建更新方案,同步增建地下停车场、加装电梯,资金由政府出大头,居民每平方米出1500元。

作为我省首个采用“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模式进行改造的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一道道难关:缺失上位规划、缺失土地证明文件、申请主体不明确、学区保留、新建地下停车场权属确认等等。为确保项目实施造福居民,天宁区政府以及市住建等相关部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创新推出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完善上位规划依据;创新申请主体,由产权人授权委托天宁区住建局作为项目立项、许可和建设的主体;豁免建设用地要求,以翻建房屋及相关配套用房的不动产权证作为土地证明文件,办理后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符合当年入学条件的产权人在房屋翻建期间,享受原学区入学资格;房屋翻建完成后,按原登记面积换发新证等。

去年,天宁区斜桥巷危房解危项目开展用地规划和产权创新入选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名单。

可复制常州经验做法之三:引入社会资本 推进有机更新

“灯光蛮漂亮,沿运河有步道,小区里里外外变了样子,很多老居民都搬回来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在钟楼区永红街道金谷花园住了20多年的姜洪法如数家珍:小区会“呼吸”,下大雨也不怕;小区装有光伏板,用的是太阳能……

金谷花园位于钟楼区陈渡片区,在改造中植入了海绵城市和新能源之都理念,通过在小区内部安装全天候智能雨水收集系统和光伏图案、光伏地砖等新能源设备,提高了小区绿色节能指数。

陈渡片区有机更新项目位于钟楼区。随着城市的发展,片区内新旧融合问题凸显,建筑风貌衰退老旧,居住功能单一,现有规划不能满足居民需求,亟待更新。

该项目引入社会资本长效参与有机更新,盘活闲置低效资源,坚持策划、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探索微利可持续的长效化运营更新模式:闲置的污水处理厂,被打造成适合老年人的购物空间;闲置空间,招引了多样化的小经营者;原有的207小剧场,改造成文化街区……通过有机更新,片区新的生态建立起来。去年,该片区高品质实施了“南运河亮化提升、景观塑造工程”,2公里环形步道、1.8万平方米绿地长廊已焕新亮相。

陈渡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引入社会资本长效参与入选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建立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类别。

可复制常州经验做法之四:疏通程序堵点 明确审批管理

为破解城市更新过程的程序痛点,2024年,常州先后出台《关于既有建筑改造中有关注意事项的通知》《常州老城厢范围内既有建筑更新实施意见(试行)》、《常州市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管理意见》,规范了改造程序,解决了更新范围内不动产权利人不止一人或无法确认不动产权利人的难题,疏通了更新方案与详细规划之间的堵点;破解了既有建筑产权关系复杂影响改造工程实施的难题,提出了既有建筑改造结构、消防设计执行现行技术标准确有困难时的解决办法,突出了既有建筑改造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抗震、消防设计重点和关注点。围绕方式方法、标准体系和政策机制建设,为建设高质量城市更新做出有益探索。

常州市住建局印发的《常州市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管理意见》,明确细化既有建筑审批管理入选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建立城市更新配套支持政策”类别,对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规划许可审批豁免、设计技术标准执行、施工图审查和消防设计审验、工程验收备案等环节做出详细规定,落实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既有建筑工程的审批管理。

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更新路径之盘活存量建筑

让老房子展现新生机 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这里是电竞房,这里是健身房,一到晚上非常热闹……”在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管家”王苏凡向新来的大学生一一介绍社区内的各个配套功能室。

百米之内,左转学习、右转娱乐,楼上居住、楼下创业……眼下,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3000余套人才公寓供不应求,入住群体中,本科生占到了72.5%。

漫柏未来人才社区的华丽焕新,得益于常州的城市更新。该项目原本是一处闲置的国有资产,通过政企强强合作、创新理念,闲置资产改造提升后得以盘活、保值、增值,成为全国首个集文化科技产业与人才配套服务于一体、具有鲜明年轻化特色的大型未来人才社区。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2023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存量资源统筹利用”“鼓励企业依法合规盘活闲置低效存量资产”。常州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充分挖掘存量建筑的潜力,鼓励工业遗产、旧厂房发展文化产业,让既有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去年12月2日,常州航仪厂改造提升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厂曾是全国无线电工业系统的明星企业,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工业遗存,红砖厂房和香樟林立凸显了厂区的鲜明特色。该项目以更新改造现有老旧厂房为基础,注重工业遗存的活态化利用,将打造成为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数字文化资产服务、区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技术路径及实施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创意园区。

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更新路径之城中村自主更新

推进自主更新 更出幸福生活

去年10月,龙江路高架西侧的六户居民搬离住了四五十年的老宅子。接下来,他们的房子将统一规划建设,成为大丼、陈家塘自主更新先行示范区。钟楼区老凌家塘片区、天宁区红菱塘片区自主更新工作也同步推进。

城中村自主更新聚焦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利于解决城中村脏乱差、设施破旧、公建配套缺乏等问题,是打造有质感、有温度的幸福之城、擦亮“常有安居”名片的重要抓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住建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实地调研,组织自主更新试点工作实地调研及现场座谈会,钟楼区、天宁区政府深入细化工作方案,属地街道成立工作专班,将宏观“大任务”转化为具体“小项目”,推动落实。

结合前期调研摸底情况,常州将村民自主更新与村集体资产盘整、商圈业态重塑、精品街区改造、街区公园建设、外围绿廊提升、特色文化传承、社会基层治理以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推广进行系统谋划,创新破解问题的实现路径,激发群众认同感、增强群众参与度,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中村自主更新典型案例,让自主更新推动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满足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与期望,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更新路径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保护城市历史 传承城市文化

“以前的古运河,像不修边幅的肮脏老人;以前的巷子,像被遗忘的角落破烂不堪。现在呢,‘江南名士第一巷’回来了。”说起青果巷,市民诸葛佩圣可以滔滔不绝,这条巷子的变化,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城市越来越好。

留住城市的历史,就是守住城市的未来。2023年,市住建局牵头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情况年度专题报告制度,并向市委递交了《关于常州市2023年度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情况的专题报告》。印发《有关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文件汇编》,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的评审,在城市更新中推进保护,切实提高常州名城保护能力和水平。

常州先后出台《常州市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整治》《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业态规划》《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前后北岸、青果巷、南市河3个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得以传承,居住环境日益改善,未出现大规模突击式整治改造和过度商业开发行为。

对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常州均严格落实保护工作,不断加大保护修缮力度。市住建局积极组织申报中央、省奖补资金,制定出台《常州市市区非国有历史建筑修缮补助办法》,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

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更新路径之老城厢复兴

呵护千年文脉 留住城市乡愁

2024年夏天,南市河畔的长安大厦轰然落幕。新“城”代谢之中,这里将重生盛宣怀故居周边织补项目,以故居为历史锚点,呼应周边片区。

走进西直街240号的夏家大院,翠叶、假山、亭园、池塘……古宅意蕴让人沉醉。2024年4月,夏家大院全面修缮,复原了老常州粉墙黛瓦、牌楼亭台的江南风情。

老城厢是常州千年文脉所系之地和老百姓情感承载之地,也是常州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历史文化和精气神的重要载体。在老城厢复兴发展中,常州开展大规模古建修缮保护工作,完成了盛宣怀故居、文庙大成殿、东坡书院旧址等一大批文物保护修缮、展示项目。围绕“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主题,完成青果巷一、二期建设,复建新建了半园、涉园两座园林,修复了城隍庙古戏楼院落和一批名人故居,形成老城厢特有的文化引力场。

文化兴盛、商业繁荣,是老城厢再现活力的根基。常州编制《常州老城厢复兴商业发展规划》,搭建两环三轴五片九街商业格局,以“体验+”“智慧+”“服务+”“活动+”“绿色+”,全面振兴老城厢商业。去年5月焕新开街的大庙弄片区,塑造民国风街区的老城新地标,成为老城厢的“网红街区”。改造升级常州梳篦厂,整合非遗资源,积极对接承無乱针绣、康王芝麻糖等传统品牌,推动非遗及老字号传承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常州样本”。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