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舌尖上的节约”蔚然成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大力开展“光盘行动”,推进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要看到,粮食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据《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禽类等在内的食物,2022年损耗浪费总量达4.6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1.88万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2.3%。因此,节约粮食一刻也不能放松。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908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综合来看,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要从生产环节、消费环节等全链条实施粮食节约减损行动。行动方案对生产、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的节约减损工作进行了分环节部署,并特别强调技术和标准的作用。在消费环节,食物浪费更多是由于节约意识不足或不良消费习惯导致。行动方案针对食品浪费顽疾,部署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
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到《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等出台,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必要性更加深入人心。当前,要把节约粮食和食物的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纳入各种文明创建内容,压实主体责任,确保节约粮食的法律法规落实落细、落地见效;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鲜明导向,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要大力引导青少年爱粮节粮。要注重家庭与学校、社会协同联动,凝聚育人合力。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一滴水做起,不浪费食物,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让青少年深刻理解节约的精神价值和时代内涵。把节约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强节约意识。注重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各行各业、社会团体要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广泛宣传爱粮节粮先进典型,倡导简约适度、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好世界粮食日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日,引导青少年参加农事劳动,体验劳动艰辛,享受丰收快乐,感悟“粒粒皆辛苦”。
当“舌尖上的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更多人将节约粮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饭碗一定能端得更牢,粮食安全也将更有底气。
编辑:陆楚媛
责编:岑丹
审核:戈俊巍
- 万闻华调研“三外”工作2024-12-14
- “百姓善行小剧”开始基层巡演2024-12-14
- “祥泰有你 志愿有我”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演2024-12-14
- 外贸“加速跑”折射中国经济活力旺2024-12-14
- “冰雪+”点燃冬日经济新热潮2024-12-14
- 【地评线】紫金e评:实干笃行、踔厉奋发,推动经济持续向好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