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丰富的科教资源如何实现有效转化?——南京江宁探索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新华社客户端南京11月27日电 南京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但如何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备受关注。南京市江宁区围绕“供给端”增强创新策源功能,聚焦“需求端”注重市场需求牵引,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引擎驱动”“市场机制推动”“校地融合联动”“龙头企业带动”等“四项工程”,探索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着力解决科技成果从哪里来、谁来转、如何转、转到哪里等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江宁区主要创新指标名列省市前列,科技型企业突破1万家,平均每天获58个专利授权,每6个常住人口中有1名在校大学生,建成高端智能装备等4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区域创新水平位列创新百强区(2024)全国第六、全省第一,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前十强。
记者调研发现,江宁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探索“概念验证”校地融合、“拨投结合”财政联动、“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应用场景示范推广等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重大原创成果频出 科技成果转化顺畅
截至目前,紫金山实验室刘韵洁院士团队依托未来网络研究院已孵化了60家企业,其中直接持股企业2家,通过未来网络产业公司参股企业16家,技术辐射企业42家;尤肖虎院士团队依托东南大学-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孵化了32家企业,全部为团队直接或间接持股;邬江兴院士团队依托红阵网络安全研究院,孵化了4家企业。
这些孵化的企业都具有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特点。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创新探索由技术策源地紫金山实验室、资本蓄水池紫金山集团、资源集聚区紫金山科技城构成高效协同、赋能增效的“紫金山三次方”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图为紫金山科技城)
据介绍,紫金山实验室作为技术策源地,重点发掘相对成熟的突破性甚至颠覆性技术成果、瞄准重大科技成果超前应用开展转化工作;紫金山集团充分发挥资本赋能作用,联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拨投结合”项目重点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技术原理验证成熟的项目,联合省、市产业母基金以及社会资本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集群,对紫金山实验室产业化项目、上下游产业链创新型公司进行投资,加快推动原创成果的产业化;紫金山科技城重点发挥孵化器、加速器作用,聚焦城市配套建设和创新生态建设。
紫金山实验室是江宁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据江宁区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江宁区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初步成型。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江宁初步打造了以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为引领,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等为补充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催生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获批建设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布局“1+1+N”的信息通信成果转化空间体系,打造“设备最先进、链条最完备、聚集度最高、开放并共享”的信息通信成果转化平台,贯通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成果“发现、归集、验证、转化、应用”全链条。
建成一批成果转化基地。江宁与中科院、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规划建设了中科院麒麟创新高地、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环南航科技创新带、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药谷等一批校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累计培育打造了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0家、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1家。
校企合作日益成熟。江宁实施驻区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四百工程”,通过挖掘百项企业重点技术需求、推介百项高校重大科技成果、举办百场校企对接交流活动、落地百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年举办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成果对接、科技金融服务等活动近百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80亿元。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贯通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
这些科技成果何以实现有效转化?记者调研发现,这得益于近年来江宁创新实施的“四项工程”,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贯穿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
——“创新引擎驱动”工程形成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江宁充分发挥紫金山实验室创新策源作用,围绕6G通信、未来网络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推广运用“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集团—紫金山科技城”的“三次方”模式,推动创新平台和新质园区发展同频共振,打通科技成果裂变链条。
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技创新“松绑减负”,紫金山实验室出台“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即首席科学家通过“揭榜”拿下科研任务,实验室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用人自主权。同时,实验室把90%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赋予团队。
——“市场机制推动”工程打通科技成果转移链条。
江宁区紧贴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双向需求,探索构建从项目征集、场景验证、中试熟化到基金参与、园区助推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移链条。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场化服务体系的助推下,从初创企业一路发展为国内毫米波雷达领域的“龙头”。“依托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力量,我们创新推出一批领先产品,目前,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百万台。”公司总监陈涛说。
——“校地融合联动”工程激活高校创新潜能。
江宁区健全与重点高校“定期会商、定人调度、定项合作”机制,依托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环南航科技创新带等校地合作平台,建设7家标杆型大学科技园,打通科技成果聚变链条。
东南大学自扎根江宁以来,与江宁区不断深化校地融合发展,在合作共建紫金山实验室、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方面,围绕移动通讯、未来网络以及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
——“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激发创新主体带动作用。
江宁以推进南瑞集团“双千亿”行动、埃斯顿“双百亿”行动为引领,支持更多链主企业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组建碳化硅电力电子技术等10家创新联合体,形成更多“龙头企业带动创新链”的成功案例。
(图为江宁大学城)
多项创新举措具有借鉴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当下普遍面临的痛点问题。东南大学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认为,江宁区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有不少创新举措具有借鉴意义。
——以概念验证中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从样本到产品,需要技术验证,让技术走出实验室。从产品变为商品,需要给客户带来价值,就要进行商业验证。”紫金山实验室6G概念验证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概念验证中心就是完成这一中间过程,重点开展原理验证、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商业前景验证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关联服务,形成显现其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雏形。
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获批建设江苏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领域概念验证中心联合医院、医药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推进创新药物研究,开展从靶点选择与确证到临床成药前景分析的全链条概念验证服务,提供创新药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技术转移、企业孵化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近三年来,先后与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签订技术合同2600余项,119件药物研发技术成果实现转化,8项重磅原创新药成果转化单项合同金额突破1亿元。
——“拨投结合”,由“无偿扶持”转化为“股权投资”。
为了让更多的高校创新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江宁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合作,通过“拨投结合”方式,推动成熟科技成果就地应用转化,帮助早期原创技术成果跨越“死亡之谷”,提升产业化应用成熟度。“拨投结合”资金池承担早期研发风险,补足融资市场失灵环节。前期以科研项目立项,在项目进行市场化股权融资时,将用于研发的财政资金转化为国资权益。
——“揭榜挂帅”,由企业“出题”,高校“解题”。
3月初,江宁区科技局联合区工信局启动2024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技术需求征集工作,鼓励“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实现从偶发被动到主动引进、从项目松散合作到全面战略合作、从技术单项合作到技术人才多维合作的3个转变,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
“目前已完成推进系统健康状态智能感知、预警及故障自动诊断技术和船-机-桨匹配及优化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攻关工作,申报专利已达4项。”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永东说,“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公司找到了产品智能化研发的技术伙伴,新签订单超过1000万元,有力推动了公司后续产品的绿色智能提档升级。”
——搭建平台,强化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牵引作用。
针对科技成果应用缺少平台的问题,江宁积极搭建应用场景,取得良好效果。紫金山集团计划2024年围绕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科技城和未来网络集团确定性网络打造10项应用场景。目前已完成市级政务专网、江苏企业上云专网、5G高精度定位等7项应用场景搭建工作。正在联合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科技城共建6G概念验证中心,重点打造无人机巡检、低空物流等商业应用场景等,激发创新活力。
- 写给运河的一封信丨作家徐则臣:以文学的方式 让运河“说话”2024-11-28
- 非遗有新人丨严鑫:匠心传古艺 妙手生绒花2024-11-28
-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无锡:物物相连 “网”罗万象2024-11-28
-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无锡:“智”绘夕阳红,要养老更要“享老”2024-11-28
- 补贴15%!江苏家电以旧换新再增20个品类2024-11-27
- 江苏南京:新伙伴老朋友,“你来我往”扩大“朋友圈”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