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建机制、搭舞台、重激励、强引领,让产业工人“有为又有位”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的车间里,明亮绚烂的焊花在空气中跳跃,一位头戴面罩、手拿焊枪的焊接工人娴熟地完成了一次高难度的仰焊工作。面罩背后,是一张年轻清秀还略带腼腆的面庞,他叫史先良,是南京首位“00后”劳模。
南京首位“00后”劳模史先良在工作中
“00后”的迅速成长担当,离不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简称“产改”)为年轻产业工人提供的成长成才广阔舞台。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重大决策部署。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产改走深走实。《意见》提出,通过产改,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南京是实体经济大市,是产业工人集聚大市。今年以来,南京围绕产改工作,从建机制、搭舞台、重激励、强引领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南京已有3000多家企业开展产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中车浦镇工人在产线上忙碌。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全市3000多家企业开展产改工作
始建于1908年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在产改试点工作中率先成立劳模党小组、劳模先锋岗,创建红色班组,让一线职工“红”起来。
史先良的偶像就是“女焊神”——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全国劳模孙景南。在一次职业技能竞赛前夕,史先良遇到技术瓶颈,正当他苦恼不已时,孙景南给出关键的指导建议。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全国劳模孙景南孙景南
孙景南的劳模工作室就在史先良工作的分厂旁,她经常出现在生产一线,史先良后来经常得到她的指导。“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劳模精神不是一句口号,是实打实一线磨出来的过硬技术和精益求精。”有人问过史先良当劳模有什么样的感想,他说他想成为像孙景南那样的人,“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中国制造出一份力。”
他是这样说亦是这样做。时速250公里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高原双源动车组……一系列“代表作”的研制,见证了史先良和同事的努力,也展示了中国轨道交通一次又一次新的突破。
在南京,产改工作已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其明确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年度工作重点,并规划详尽推进方案。
自下而上,上下联动。今年,南京市产改办围绕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技能提升、推动创新创造、做好服务保障、加强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17项南京产改工作要点,促使各部门形成合力,指导全市产改工作有序一体推进。产业工人创新发展中心正在编制的《南京产业工人创新发展蓝皮书》,提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产改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展望。目前,南京已实现符合条件的建会企业全部成为产改企业、落实产改举措。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南京市总工会深化“双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打造了“一条红线贯南北·因地制宜创新质”红色工运文脉学习体验路线。121家省级以上及新增市级职工书屋与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并积极开展“宁工享”演播室定期轮播活动,推出“工会主席说”“工会展示周”等特色栏目,以及“工享助农”劳模直播带货等实践活动。
劳动和技能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
《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今年,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整车厂焊装车间机电维修工雍宁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此前,雍宁曾荣获“长三角大工匠”称号。雍宁表示,作为基层技术人员获此殊荣非常骄傲,这体现了国家对技能、技术人员的重视,也得益于公司提供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他认为,产业在变革,技术工人也需不断学习提升,他和同事们正为此努力,推动依维柯创新提升产能与产品质量。
目前,南京已有6家职业院校挂牌成立“南京工匠学院”,这将为提升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成才舞台、实践创新平台。
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热情,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是举行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初衷之一。
2024年度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举行。南京海事局供图
2024年度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举行,来自各行业的34名选手进行无人机技能大比武。这也是南京首次开展无人机驾驶员职业领域的专项竞赛。
参赛选手闵健豪,来自南京海事局,他分享道:“在我们海事局的日常水上执法中,无人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执法工具,常被用于对水上排污等违法行为进行高空拍照取证。对我而言,参加此次竞赛不仅是对个人业务技能的一次全面锻炼,更是对我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无人机应用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南京通过劳动和技能竞赛,特别是与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提升等方面相结合形成的选拔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打通职工成长成才通道,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氛围。
今年以来,南京市总工会紧紧围绕“4266”产业体系,共举办了21项市级重点工程和全行业劳动竞赛、36场一级竞赛、51场二级竞赛,涵盖多个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
与此同时,南京还不断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今年,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陆峻、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傅祥、招商局金陵船舶( 南京)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焊工孙辉等3人相继成为江苏首席技师。
产业工人有了更多创新机会、更大平台
在产改工作中,南京市总工会着重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产业工人创新创造能力提升活动、认定创新工作室等措施,为产业工人搭建更多创新舞台与机遇。
其中,“劳模工匠助企行”尤为突出,采取企业提出需求、劳模工匠提供解决方案、工会组织协调推进的模式运行。自启动以来,已有598名劳模工匠在220家企业开展助企活动,解决技术难题487个,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
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基地。企业供图
前段时间,南京工匠、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国州受邀前往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推动化工企业自动化改造升级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在该公司车间,王国州详细检查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与技术负责人深入交流。针对发现的问题,他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强调加强系统自我诊断和故障预警功能,以及定期维护和升级系统的重要性。
“像助企行这样的活动,既为企业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也增强了我们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王国州说。
从“数枝独秀”到“满园争芳”,南京的劳模与工匠创新工作室不仅彰显了“典范效应”的深远影响,更成功跨越了“单兵作战”的传统局限。如今,“劳模”“工匠”的荣誉已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荣耀光环,而是逐步蜕变成为孕育人才与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持续不断地激发着创新的涓涓活水,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的毕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立11年。在这11年里,团队成员从6人发展到21人,其中工程师、技师等骨干从3名增加到15名。工作室的创新领域涵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在江苏省劳动模范毕勇的带领下,工作室已完成创新课题35项,其中21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1余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荣获南京市“十佳”职工创新工作室、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劳模和工匠正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据统计,南京已建立劳模工匠人才和职工创新工作室676个,其中包括市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1个、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1个、长三角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个。
- 挖掘数据“金矿” 南京加“数”前行2024-11-20
- 江苏徐州:广拓岗位,真金扶持,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11-20
- 江苏苏州:引领体城融合新风向2024-11-20
- 江苏镇江:航空产业“无中生有”的翱翔之路2024-11-20
- 泰州:“米均论英雄”推动沿江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2024-11-19
- 泰州:推广应用生态型秸秆犁耕深翻技术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