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扬州江都:又“稻”丰收季!“兴农人”念活“种田经”……

来源: 编辑:陈欢 2024-10-10 22:54:19 查看数:0

田畴沃野,稻浪滚滚。

在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田间地头,

成框成片的稻田、

高大气派的烘干中心、

功能齐全的为农服务中心,

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具象化表达。

浦头镇是江都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最高的乡镇之一。该镇2.4万亩农田,被50位大户承包种植,全镇共有烘干、植保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0多家。

又“稻”一年丰收季,秋粮收成如何?种田还能挣钱吗?该镇的“兴农人”是如何念活“种田经”的?记者深入探访。

王加迟

提供农机服务 多挣“外快”

53岁的王加迟是王庄村人,是个种田“老把式”。1998年,他开始和农业打交道。20多年来,他养过猪、种过田、长过猕猴桃,样样在行。

秋收来临,王加迟在机库正忙着保养农机。见到记者,他直倒“苦水”,“种田成本越来越高,挣钱太不容易了!”

王加迟经营家庭农场,打理800多家农户的田地。在做好种田老本行之外,2011年,他成立全镇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加迟农机合作社,种田“老把式”变成农机“新达人”。

走进王加迟的机库,各类新型机具一字排开,就像走进一个农机展销中心。经过20多年的积累,合作社农机装备总额近400万元,拥有各类新型农机70多台套,实施耕、种、收、植保、秸秆还田、烘干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镇14个村,年作业服务总面积近万亩。2016年,加迟合作社获评省首批农机示范合作社。

“这一季,我托管了邻近乡镇的2400亩田,能挣服务费10多万元。”王加迟说,种田每亩能赚三五百元,再做好农机服务,多挣点“外快”,他很满意。

韩加桂

办田间学校 走技术“增收路”

“这稻穗,又大又实,亩产1300斤少不了!”走进稻田,韩加桂弯下腰,掐下一把穗头,一粒粒认真数起来。

49岁的种田大户韩加桂,不仅是西元村的经济合作社社长,还是扬州市人大代表。正因为有了这些身份“加持”,所以如何带头种好田、如何让种田挣大钱,成了他的责任。

“现在死种田,肯定难挣钱。”他开动脑筋,向专家请教,与职能部门“攀亲”。去年,韩加桂办起了“农民田间学校”,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让种田大户一起学技术、用技术,走技术“增收路”。

“水稻侧深施肥是这季主推的新技术。侧深施肥,是指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在水稻根系侧面的施肥技术。”韩加桂介绍,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人工,增产增效。

韩加桂仔细算了一笔账,“一季稻用缓释肥140斤/亩,比正常施肥少20斤/亩,人工成本省24元/亩,产量更没话说,一亩田能增产100斤。赚了!”

经过他的“卖力”推广,浦头镇2.4万亩水稻中,采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占到5000多亩。

张小林

打造“智慧农场” 规划新“地图”

10年前,双丰村种田大户张小林成立“小林家庭农场”,当时规模300亩。这几年,在张小林和爱人的苦心经营下,农场“地图”越来越大,扩大到吉孔、浦东两村,面积发展到1000多亩。种田赚的钱,也都砸到农机上,农机装备投入有400多万元。

2017年,“小林家庭农场”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今年,在区农业部门指导下,他家又创成全镇第一家“智慧农场”。

“说白了,就是用机械、大数据、头脑种田。1000多亩农场,就我们夫妻俩管理。”张小林告诉记者,一架植保无飞机喷洒农药,效率是人工防治的50倍,千亩农场只需两天便可完成作业。

“以后种田,不管多少,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了。”张小林笑着说,手机连接物联网平台,可以随时了解稻麦生长情况,丰产丰收有保障,也让种田成为更体面的职业。

“我对种田充满信心!希望能把承包期签长一点,如果三五年,不敢投入太多,怕回不了本。”张小林说,如果承包期能签上十年八年,他就能大干一场,好好规划田间水系配套、小田并大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把地种得越来越肥,把农场办得更“智慧”!

来源:江都融媒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