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新华时论|释放“四两”的杠杆力
1.65亿元支持扩大文旅消费,已出让未建设存量住宅用地可建设改善型住宅,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帮扶不少于5万名困难群体人员就业……日前,我省出台33条举措,以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番推出的“33条”是在去年“28条”和前期政策储备基础上,围绕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效能等四个方面出台的增量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一揽子政策将为江苏发展注入更大确定性。细读个中条款,既“加力”又“加量”,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既突出短期刺激又注重长远发展,可谓干货满满、可感可及。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不仅是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落实,也是我省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域特点的发展策略的具体体现。
政策无形,润物有声,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护航。政策出台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推绳子”比喻,意思是,尽管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经营主体并不积极,导致政策传导不到实体经济上。这就好比用绳子绑住物体,拉绳子物体才会移动,倘若推绳子,显然物体不会移动。政策出台后,如何充分释放“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是同样重要也必须做好的“后半篇文章”,不断放大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与牵引作用。
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当前,内需不足矛盾凸显,企业经营遭遇困难,部分企业预期不够稳定。有专家认为,当前经济恢复的复杂程度高于最初的预期,不能简单搬用以往应对周期性波动的老思路和老套路,而应以引导经营主体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着力点,推出关键改革举措,从根本上改善预期。只有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催生稳增长调结构的动力,稳住经济恢复“下半场”,巩固经济回升好势头。
政策“四两拨千斤”,落实“须臾不可松”。一项政策从出台到“最后一公里”,往往会经过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应减少政策执行障碍,避免可能出现的“踢皮球”“玻璃门”“中梗阻”“软抵抗”等现象。要降低政策享受门槛,让政策“可感可及”。比如,针对文件中的惠企惠民政策,按照依申请或免申即享等方式,制定服务指南,推动实现财政奖补等快速审核、快速拨付、便捷享受。要加强政策跟踪问效,及时评估政策执行效果,查看政策落实情况如何、经营主体感受又如何,并根据社会反馈加大力度或调整方向,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可用、管用、好用水平。
“四两拨千斤”,拨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大局。政策“杠杆”的效力如何,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决定的。“四两拨千斤”,一方面体现在以政策激励经营主体积极作为,激励各方提升有效消费,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另一方面更体现在如何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以“有形之手”的添柴加薪激发“无形之手”的动能活力。通过改革的“增”与“减”、“管”与“放”,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牵引、撬动作用陆续释放,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必将进一步增强,成效也将进一步显现。(陈立民)
- 泰州:打好组合拳让营商环境成为先进生产力2024-12-13
- 靖江:推动“新群体”融入“大治理”2024-12-13
- “城市封面”焕新记2024-12-13
- 不敢忘不能忘,民族舞剧《记忆深处》今明两日演出2024-12-13
- 今天,我们如何铭记这段历史2024-12-13
- 向“高”而立谋破局,徐州不断激活“楼宇经济”新引擎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