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下的遗产保护,为世界文明百花园添彩
文化和自然遗产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不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近日,我国“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以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三项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壮丽自然风光的国际认可,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科技之光照亮遗产保护的新征程。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现代科技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数字化技术到人工智能,从遥感监测到大数据分析,这些高科技手段为遗产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精准度。以北京中轴线为例,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和还原其历史风貌,不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文化遗产的魅力,还能为后续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巴丹吉林沙漠和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中,现代科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生态监测系统的建立、环境影响评估的精准实施等。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遗产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也为全球遗产保护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不仅为城市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也为周边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而巴丹吉林沙漠和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则直接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尊重,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改善和未来发展的投资。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融入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此次三项遗产的成功申遗,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遗产保护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为全球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中国还致力于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展览等活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这些努力不仅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也为全球遗产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每一处世界遗产都是人类智慧与自然造化共同铸就的瑰宝,它们不仅丰富了世界遗产的宝库,也为全球文明多样性增添了新的光彩。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遗产,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绚丽的色彩。(雷戈)
- 万闻华调研“三外”工作2024-12-14
- “百姓善行小剧”开始基层巡演2024-12-14
- “祥泰有你 志愿有我”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演2024-12-14
- 外贸“加速跑”折射中国经济活力旺2024-12-14
- “冰雪+”点燃冬日经济新热潮2024-12-14
- 【地评线】紫金e评:实干笃行、踔厉奋发,推动经济持续向好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