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江苏淮安:用好改革“金钥匙” 撬动发展“新引擎”

来源:淮安新闻网 编辑:曹佳蓉 2024-08-04 18:59:56 查看数:0

盛夏时节,走进淮安市各开发区、产业园区,机械设备轰鸣作响,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面处处可见。

近年来,淮安市立足改革发展大局,勇于打破僵局,以更大力度开展开发园区新一轮改革,努力实现干部队伍活力、产业发展动力“两增强”,综合排名、产业实力、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创新能级、经济效益贡献“五提升”,更好发挥开发园区发展经济、集聚产业、扩大开放、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和主阵地作用,重大项目接续落地、创新企业加速聚集、产城融合有序推进,一幅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画卷徐徐展开。截至目前,淮安市已建成2个国家级开发区、7个省级开发区,开发园区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机制改革、转变职能——

园区回归经济本位

“经开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作为淮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之一,淮安经开区紧扣“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重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招商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突出以岗定薪、按绩取酬,不看干部职务职级、只看项目第一引资人,在薪酬总额内向重特大项目攻坚实绩贡献突出人员进行“二次倾斜分配”,将更多干部职数用于激励招商一线人员,充分激发经开区人拼招商、抢项目的“狼性”。

“实行工作岗位和人事行政关系相分离的人事管理制度,招商公司不设行政级别,按照总经理、副总经理、招商主管、招商专员四个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一年一聘。”淮安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科教办党组书记、主任葛玉海告诉记者,人员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工作岗位和考核管理在招商公司,实现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此外,招商人员聘用期间,原有个人身份和职务职级封存进档。值得一提的是,为突出招商人员实干实绩导向,淮安经开区逐步锁定机关单位约三分之一的市管、区管领导职数,用于激励招商一线干部,目前已有2名招商一线干部被提拔为市管干部,首批锁定20个职位。

改革之要唯在得“人”。在新一轮开发园区改革中,淮安市各开发园区聚焦“人”这个核心要素,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全员竞聘上岗,进一步规范薪酬体系,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和“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性机制,开发园区服务经济一线岗位人员占70%以上,薪酬分配向项目招引攻坚和急难险重岗位倾斜,有效提升抓招商、促发展的主动性和高效性。

此外,各开发园区有序剥离社会管理事务,实现“轻装上阵”,心无旁骛聚焦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全市7个县区开发区均成立专业招商(产投)公司,按照企业模式设置内设机构,全员聘任上岗,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全市各开发园区基本形成“开发区+功能园区”发展格局,首批金湖银涂工业园、淮安施河教育装备产业园等10个功能园区纳入“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淮安高新区整合5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形成“1+5”发展格局。涟水经济开发区高标准编制“一区三园”发展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空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

优化环境、招大引强——

一键开启“全链赋权”

今年4月,江苏众力光伏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二期项目实现“五证联发”,开创了涟水县“零跑腿”办结审批手续的先河。“有了‘涟快办’帮办服务,所有的审批手续都不用跑腿,我们只管抓项目建设,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众力项目负责人雷艳茹感叹道。

随着各开发园区进入大发展、大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原有审批服务模式下,各开发园区受审批权限制约,企业“多头跑”问题严重影响市场主体的办事体验感,不利于开发园区发展和壮大。开展开发园区赋权工作,有利于解决开发园区的发展瓶颈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涟水县围绕做优营商环境这个课题,坚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着重突出一个“快”字,“涟快办”服务品牌打造应运而生。以项目落户建设的“快速度”带动全县各板块快速发展,跑出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淮安市加快实施全链赋权改革,15个市级部门的95个审批事项全面下放至开发园区。各开发园区拓展应用“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数字化联合图审”等改革成果,大幅提升项目审批效率,确保了赋权事项“放得下”“放得稳”,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办”。百亿项目中天钢铁、台华新材、捷泰新能源、天合光能从签约到落地,分别只用100天、70天、52天、32天,不断刷新“淮安速度”纪录。同时,淮安市对土地等开发园区急需、与工业企业发展相关以及难以承接的审批事项,创新采取委托审批、分支机构审批等方式解决,实现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审批全链条赋权。对开发园区实际办件量少、需求不高的审批事项,以及开发园区没有专门审批区域和人才的,实行代办帮办机制,在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窗,与县区行政审批局联合办公,既避免行政资源浪费,又提升审批效率、服务质量。此外,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涉企政策服务,落实市级机关挂钩县区营商服务专员、行政审批“不同意”事项报备等制度,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并联审容缺办”等,让更多“特事特办”成为“常态办”。

腾笼换凤、提升效益——

加速推进“亩均论英雄”

2021年,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将工艺落后、经营不佳的淮海半挂车地块共计37.8亩土地列入低效用地清理范围。与该地块相邻的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制及生产激光光导鼓的自营出口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扩大生产规模,但公司二期用地因区域规划调整成商业用地,无法使用。这个地块与企业仅一墙之隔,解决了我们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的燃眉之急。”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屠灿红说,公司通过招拍挂摘得淮海半挂车地块,并在该地块投资建设年产500万支硒鼓鼓芯生产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开票销售额可达2.1亿元,利润8000万元,新增税收600万元,创造100个就业岗位。

“一边是用地瓶颈紧相逼,一边是闲置土地‘晒太阳’。”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敏东表示,清江浦经济开发区着眼现有的土地资源,主动向内挖潜,向存量要空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城市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工作,印发《清江浦区城市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工作规则(试行)》,初步实现了“低产”变“高产”、“寸土”出“寸金”。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是破解土地空间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将“空间要素足不足”列为重点解决好的五个问题之首。此后,淮安市把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在空间深耕、产业精进、路径创新等方面同步推进、多管齐下,不断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推行“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出让模式,全力推动资源向项目聚集、力量向项目聚拢。加快低效用地整治,增强招大引强承载力,2023年,全市开发园区清理低效闲置用地近7000亩,储备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22个。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杭卫东 赵启瑞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