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交汇点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监护人当担起责任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该标准不仅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家庭陪伴”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对未充分履行监护责任的监护人进行“问责”,筑牢“第一道防线”;并呼吁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变事后“找办法”为事前保护未成年人合理“上网”权益,合力前移“防火墙”。
在网络时代,未成年人“触”网已经无法一禁了之。近年来,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纠纷屡见不鲜,但处理起来却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就事论事”的处置无法形成有效预防的健康环境。新标准的发布,明确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的责任比例,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需要确保其服务符合法律法规,监护人则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监督和引导,这种责任分担机制,改变以往出现问题相互扯皮的局面,既有效地减少纠纷,又保护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网络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标准,如果游戏公司已经实施了防沉迷系统,而家长未能履行监护人职责,那么监护人应承担30%至100%的责任,相应的退款比例为0%至70%。这也从一个角度强调了“家庭陪伴”在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眼下,家庭陪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亲子互动,更包含了对网络环境的共同营造和维护。对于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上进行充值,有的甚至是大额充值,很多家长会感到担忧和不解。孩子为何会这样做?是不是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好奇心、跟风、虚荣心或是为了追求游戏中的某种成就感。此时,“家庭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正确地去对待网络游戏,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
一直以来,未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治理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其所面对的挑战已经不再是与未成年人进行技术上的斗智斗勇,而在于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如何形成共识,各自承担好角色,共同参与。新标准的制定,无疑是给长效治理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 泰州海陵:打好“组合拳”点燃发展“新引擎”2024-12-15
- 泰州:助力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39家专精特新企业进校揽才2024-12-15
- 泰州:绿色农产品与农业重大项目沪上推介收获满满2024-12-15
- 【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挑大梁担重任 筑牢“经济强2024-12-15
- “水韵江苏”风景正好!2024年江苏旅游宣传推广十佳案例优秀案例2024-12-15
- 从年度热词中读懂今日之中国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