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号”向着春天进发
东方春来早,奋斗向未来。在万物复苏、催人奋进的春天里,2024全国两会盛大开幕。
一趟开往春天的“江苏号”列车疾驰而来。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承载着江苏向总书记交上的高质量发展“一年新答卷”,承载着8500万江苏人民的希望与梦想,由13个设区市共同组成的“江苏号”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发进取、勇毅前行,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走在前。让我们一起登上这趟特别的列车,领略江苏发展的好风景!
南京
2023年,南京扛起“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的方向和路径更加清晰。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行动方案和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南京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政策。扎实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EDA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营,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在研培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17421.4亿元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
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03个
苏州
作为经济大市,苏州坚决扛起责任担当,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做强科技创新这个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个新质生产力的“主抓手”,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坚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与安全防线,全力争取最好结果,真正当好“压舱石”,为全国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24653.37亿元,全省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4万亿元新台阶,保持全国第二
新设经营主体30.9万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全球“灯塔工厂”增至7家,位居全国第一
无锡
无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勇于开拓,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道路上执着向前,率先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扛起了经济大市的应有担当。与此同时,坚决扛起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协同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为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唯一“双达标”城市,“美丽无锡”更加可触可感。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和藻情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生态环境部首次将太湖水质评为“良好”等级。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15456.19亿元,同比增长6%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突破40亿美元,增幅全省居首
创建各类智能制造标杆1900余个
徐州
徐州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指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主攻方向,鲜明提出并重点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前瞻布局“5+X”未来产业体系,致力打造“生根”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步伐不断加快、层次加速提升、后劲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工业投资增速大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亿元以上企业和项目数明显增加,形成了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8900.44亿元,同比增长7.1%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
集群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505亿元
常州
以系统思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常州明确“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谋定“532”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
常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让新能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理想成为现实。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工业规模近2.2万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工业大奖、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10116.36亿元,同比增长6.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1个月保持苏南第一
新能源产业产值7681亿元
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
南通
南通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以“三大举措”抓当前,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两大设想”谋长远,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构筑迈向“下一个万亿”的重大支撑。当前,“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成为南通的鲜明标识。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11813.27亿元
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7家、百亿级企业1家
新签约百亿级项目3个
连云港
牢记嘱托,连云港在青山碧海之间不断奋力书写“后发先至”崭新答卷。聚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4%、近三年每年迈上一个千亿级台阶。以加强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构建具有港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石化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增速超过70%;新医药产业新获批一类新药2个、累计达19个,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承办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两场国家层面的重要活动。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全省第一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突破1000个
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集装箱量增长10.1%
上合物流园物流量增长6.8%
淮安
2023年,淮安以攀高比强之志跨越赶超,全力唱响攻坚项目、优化环境主旋律,经济发展势头更足、成效更显,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3项增幅进入全省前六,其中10项位居前三位。项目攻坚实现新突破,全年在建百亿级产业项目11个,其中首期竣工8个,数量、体量、质量均创历史之最。工业强市在项目攻坚中厚积强劲动能,全面完成项目招引“4633”目标,较好完成项目建设“1422”目标。新获批国家高新企业312户,为历年最多。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增速全省第二
规上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1148亿元,
增长24%,增速全省第一
盐城
2023年是盐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盐城考察,提出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牢记嘱托,盐城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绿色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上取得可喜成效。
盐城高水平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首获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作为全省唯一的设区市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双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超7400亿元
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80万千瓦,
占全市装机总规模68.1%
新造成片林1.5万亩,林木覆盖率25.2%
扬州
扬州牢牢确立产业强市产业兴市主战略,狠抓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不动摇,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确立了“6群13链”先进制造业体系,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6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电网、晶硅光伏、储能、氢能、高性能合成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型食品”13条新兴产业链。全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19个月全省第一
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4%,增速全省第一
工业开票销售超8200亿元
镇江
镇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百项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行动、百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破冰”行动、企业技术需求征集行动等“三项行动”,持续推进人才“镇兴”行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4%,入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同时,深入实施“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全面超目标。积极推进园区整合,全市域“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典型案例。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
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1650亿元、增长66%
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
泰州
2023年,泰州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亮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站稳全省第一方阵,“健康名城、幸福泰州”的发展步伐走得更有力量、更见神采、更显底气。
大健康产业实现加速成长,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健康中国建设研讨会等“国字号”盛会花落泰州,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十年磨一剑”成功获批,全省首家药监综合体揭牌运行。百亿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一系列重磅项目带动了“1+4”产业强筋壮骨。数字化转型迈进第一方阵,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幸福泰州结出丰硕成果,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
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138个
组建创新联合体14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46家
宿迁
2023年,宿迁紧紧围绕“省内作出更大贡献、全国奋力争先进位”目标定位,全力推动增长速度在全省走在前列、总量占比持续提升,整体工作快进先进、试点示范不断涌现,形成更多有影响的宿迁创造、宿迁标杆,以一域之力为全局添彩,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
发展质效更加显著,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位列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榜第76名。增长动力更加强劲,新签约工业项目协议投资超3700亿元,新能源产业跨上千亿台阶。特色优势更加凸显,“三群四链”综合产值超950亿元,花木产业产值占全国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500亿元。
■ 发展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增速全省第二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1.1%,增速全省第二
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5个、百亿级项目6个
- 新华时论|抓住宏观政策加力的机遇2024-12-16
- 【地评线】荔枝网评:向着贸易强国目标稳步前行2024-12-16
- 牢记嘱托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系列评论①|以“强”为名,不断2024-12-16
- 织密就业“保障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2024-12-16
- 迈上新台阶,喜迎新“丰”景2024-12-16
- 重大工程释放“乘数效应”,全力冲刺“拼经济”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