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院士的“洋相”为何让人动容?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在录制节目时,脚上的鞋因为老化,在舞台上掉下不少黑渣。王志珍自嘲出了“洋相”,却让无数网友动容,感叹“泪目了”。
院士的“掉渣鞋”为何让人动容?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人们透过这一小小细节看到了科学家真实、朴素、不拘小节的样子。视频里,王志珍院士一身黑衣、满头银发,显得很精致,但是脚下不断掉渣的鞋子却“露馅”了。透过这双老化掉渣的鞋子,我们看到王志珍院士刻在骨子里的节俭,以及对于日常“行头”的毫不在意。其实,像王志珍院士这样因为外表而“出洋相”的科学家不在少数,比如“布鞋院士”遥感泰斗李小文、“背心院士”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高伯龙、一条裤子穿30年却捐赠300万元的院士沈世钊……他们不在意外表是否光鲜,不讲究个人物质享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把科研做到极致,却把自己的得失抛到脑后。
另一方面,人们透过这双“掉渣鞋”看到科学家们对科研事业的专注与热爱,故而对他们肃然起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从事科研事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从“冷板凳”上坐出“热成果”。王志珍院士说:“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踏实、快乐、幸福”。虽然科研过程免不了艰辛、曲折,但科学家们在其中体会到的愉悦,远非一般物质享受所能媲美,而那才是他们真正在乎的东西。
王志珍院士的“洋相”让节目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表达了人们对王志珍院士的敬佩,折射出公众对科学家的崇敬。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成为受人追捧的“明星”,比如88岁的金涌院士被网友称作“宝藏博主”“大科普家”;87岁的汪品先院士以“科普老顽童”的形象圈粉无数……这些可爱、可亲、可敬的科学家越受人们尊崇,就越会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见贤思齐的自觉。
院士的“洋相”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离不开精神支撑,科研工作者应该“穿什么鞋、走什么路”?王志珍院士的“掉渣鞋”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编辑:汤晨洁
责编:岑丹
审核:戚翔 闻栋
- 新春走基层 | 从“虾苗保卫战”到生态突围,探访高邮大虾的破冰2025-02-13
- 新春走基层 |花乡茉莉开,沭阳人“点单”家门口看元宵晚会2025-02-13
- 新春走基层︱“又一村”里探发展2025-02-13
- 新春走基层|刚忙完门诊就上门诊疗,感受家庭医生的一天2025-02-13
- 江苏规上企业复工率超96% 赶订单促生产 奋力夺取一季度生产“开2025-02-13
- 江苏降水较同期偏少八成以上 各地多措并举为农田“解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