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爱苏港澳丨香港青年姚秋懿:我与苏港“共潮生”
编者按:江苏与港澳根脉相连、发展相依。多年来,江苏不断深化三地青年交流合作,鼓舞青年厚植家国情怀,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今年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4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下,江苏广电总台推出《“青”爱苏港澳》融媒体新闻行动,记录苏港澳有为青年的奋斗追梦故事。他们中,有在港澳崭露头角的江苏青年,也有在苏扎根、深耕的港澳青年。一起跟随记者镜头,看三地青年如何牵手同行、激扬逐梦!
一个港味十足的女孩,开口却能讲出地道的泰兴话。“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但我说起泰兴话的时候正儿八经就是个泰兴人。”这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女孩叫姚秋懿,1994年出生于香港,祖籍江苏泰州。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姚秋懿从小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爱港之心,一直以来,她紧跟着父辈的脚步,耕耘家族企业,也搭建起苏港两地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
学会乡音,让“根”绵延生长
对家乡的感情,是在原汁原味的乡音中表露出来的。
姚秋懿的父母都是江苏泰州人,年少时到香港闯荡,夫妻俩都对从小生活过的家乡泰州感情深厚,由于两人工作繁忙,他们便布置给姚秋懿的爷爷奶奶一项“任务”,那就是必须教会孩子们说泰兴话。“小时候如果我们说广东话或者普通话,爷爷奶奶就不搭理我们,所以饿了也只能说泰兴话才有的吃”,回忆起这段经历,姚秋懿仍然觉得很有趣,因为香港少有人讲泰兴话,所以他们姐弟几个都挺稀奇,姚秋懿还经常模仿奶奶生气时的样子,用泰兴话“教训”弟弟。
小时候,姚秋懿(中间排左二)跟随外公外婆回泰州过年
“父母从小就叮嘱我们,虽然我们在香港生活难得回去,但是根还是在泰兴,对家乡的样貌没有太大印象没有关系,但是家乡话一定要会讲。”儿时玩闹中学会的乡音,承载了一份朴实的乡情,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愈发真挚。姚秋懿说,以后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泰兴话,“对于一个地方的感情或者认同感其实都是从一个语言开始的,更何况是自己的家乡。”
姚秋懿(右二)和外婆学习包包子
上小学的时候,姚秋懿每年都会跟爷爷奶奶回泰兴老家住上几天。春天的第一口秧草,香喷喷的狮子头,还有薄皮大馄饨……土灶里的烟火气凝聚成家乡的味道,和家乡话一样,烙在了心坎里。“这些家乡美味我完全没有抵抗力,以前长身体的时候一次可以吃五个狮子头”,姚秋懿介绍,在去英国读书前,她特意和外婆学习了狮子头的做法,时至今日,逢年过节或是有家庭成员过生日时,桌子上都会有外婆亲自做的蒸糕、包子等家乡面食,“小时候呢就只知道吃,长大了外婆就让我们也一起学着做,这样能把家里的味道承传下去,就像我们老家的祖宅地到现在一直保留着,因为这是一份乡情。”
激扬青春,架起“文化之桥”
在香港出生长大,又到国外读书学习,姚秋懿告诉记者,学生时代的她虽然能时常回泰州,但真正自己到内地的次数寥寥无几,加入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以后,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内地走一走、看一看。
姚秋懿(右三)参加内地回访活动
“大街小巷都在使用电子支付,没带钱包没关系,没带手机的话魂就丢了”,回想起2018年走访南京时的经历,姚秋懿笑着说,当时她被随处可见的电子支付惊讶到了,虽然从小就跟着父母看新闻联播,对国家的繁荣发展有朦朦胧胧的印象,但百闻不如一见,“比我想象中的更好,香港的年轻人应该切身处地去内地感受一下。”
姚秋懿(右一)参加内地回访活动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香港举办了“江苏戏曲文化进香港”系列活动,姚秋懿被推荐担任闭幕式的主持人。“因为是第一次主持,特别紧张,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合适,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穿汉服呢,感觉会很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氛。”姚秋懿至今记得,当她和搭档身穿汉服,舞台幕布缓缓拉开时,台下观众惊喜地欢呼鼓掌。也正是因为沉浸式体验了这场戏曲文化交流活动,姚秋懿真正感受到香港和内地文化的同根同源、一脉相连。
姚秋懿身穿汉服主持活动
在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姚秋懿先后参与了“紫荆绽放二十载”——香港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合唱大汇演、建党100周年献礼影片《1921》上映仪式等多个活动的筹备主持工作。
青春时期的所见所闻在姚秋懿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如今,作为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副会长和江苏省海陵旅港同乡会会长的她,也开始思考如何让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姚秋懿认为,“年轻人在爱国爱港协会里可以担任一个‘桥梁’的角色”。除了参与筹备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接下来她还想创造多一些机会,带领香港的中学生、小学生回内地游学体验,“在他们还在学习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不妨让我们去填满一下。”
拓宽合作,传承家国情怀
姚秋懿的父母早年经营一家建筑公司,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是香港五金行业的代表企业。从小看着父母忙碌奔波,姚秋懿很早就知道自己有“守业”的责任。大学毕业之后,姚秋懿进入了家族企业实习,从基层岗位干起,做过销售,管过仓库,跑过工地,虽然建筑业是一个需要吃苦的行业,但姚秋懿却乐在其中。
姚秋懿在工地
“香港的建筑业依然是一个偏传统的行业”,姚秋懿告诉记者,由于香港以前是英治的地方,所以建筑的条例或者标准都是按照英国标准来执行,老一辈的师傅们也都惯用符合英国、欧盟标准的国外品牌的工具材料。但在姚秋懿看来,“太多的国产品牌已经超越了”。每年的广交会上,姚秋懿和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江苏企业带去的建筑工具,产品质量和性价比都非常出色,有的甚至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定制。
“江苏是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我们就在想,与其用外国的品牌,为什么不能把国产品牌、江苏品牌带到香港呢,我觉得这是‘一家亲’”,姚秋懿坦言,因为祖籍在江苏,父母一直有意和江苏的企业进行更深度的合作,目前,公司也已在苏州和无锡进行考察选址,未来两年将会打造一个建筑方面的科研基地,“苏南地区人才集聚,上下游产业链完备,在那边建立科研平台,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我们有信心和香港当地的一些惯用材料去做比拼。”
不只在建筑材料领域,姚秋懿观察到,随着中国制造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自主化,当下,香港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制造、中国质量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烈。
从江淮官话到粤韵小调,从人文交流到经贸合作,长江水与香江浪波澜与共,作为当代有志青年,姚秋懿坚定地表示,“希望继续为苏港两地交流贡献青春力量,推动两地青年在国家发展大潮中携手奋进。”
- “政策红利”让金融“含绿量”up!“碳”寻绿色发展的“徐州路径2023-12-11
- “街”续文脉 | 唐闸忆张謇2023-12-11
- 何以中国 听我说丨中华龙狮缘何“舞动”世界?2023-12-11
- 信长星在徐州调研时强调 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担当实干 努力在高质量2023-12-11
- 学习100|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2023-12-11
- 新型工业化 江苏在行动 | 立新改旧,厚植产业竞争新优势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