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江苏泰州:京剧《梅兰芳·丹桂记》正式建组

来源: 编辑:悦鸣 2024-06-27 09:55:09 查看数:0

梅郎故里

戏曲圣地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承载梅大师家乡的时代担当

江苏省泰州市启动了京剧

——《梅兰芳·丹桂记》创排工作


6月26日

京剧《梅兰芳·丹桂记》

建组大会

在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举行

京剧《梅兰芳·丹桂记》

建组揭牌仪式

↓↓↓

△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刘霞和梅兰芳纪念馆馆员,梅兰芳曾孙梅玮一起为京剧《梅兰芳·丹桂记》正式建组揭牌。(拍摄:孙智维)


打造《梅兰芳·丹桂记》,是泰州这片文化热土对梅先生桑梓之情的热烈回响,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梅兰芳文化艺术传承创新的当代实践,也是擦亮梅兰芳核心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作为泰州梅兰芳京剧团建团以来的第一部大戏,京剧《梅兰芳·丹桂记》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创作、演出团队,部分主创人员出席了

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

执行导演: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刘俊、优秀青年导演胡翰驰

唱腔设计: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建忠

音乐设计:国家一级作曲家吴小平组大会。


音乐配器:优秀青年作曲白晶

舞美设计: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胡佐

灯光设计:中国舞美学会灯光委员会委员刘毓

服装造型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蓝玲

道具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洪亮

特邀主演:《梅兰芳·丹桂记》主演、梅兰芳扮演者——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傅希如


现场,主创代表用自己的方式,对京剧《梅兰芳·丹桂记》表达了自己的构想和希冀。


国家一级导演 京剧《梅兰芳·丹桂记》总导演 童薇薇

满怀敬畏、崇敬的朝圣之心,我来到梅先生的故乡,创作京剧《梅兰芳·丹桂记》。1956年12月,梅先生到江西演出,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梅兰芳先生,近70年过去了,梅先生的风采艺德,仍历历在目。我将尽我所能,不辜负泰州对我的信任,更感谢泰州让我有机会再次学习、感悟梅先生的精神品格,用作品向梅先生致敬。我们将遵循梅先生“移步不换形”创作理念,以京剧艺术本体之美,塑造梅先生的人物形象,凸显梅兰芳先生的精神世界,让观众走近大师,感受京剧之美,看到梅兰芳先生故里泰州的文化担当。


京剧《梅兰芳·丹桂记》梅兰芳扮演者 傅希如

像是“倒叙”,五年前演中年时期,五年后演的是梅先生的青年时代。《丹桂记》中的梅兰芳风华正茂,充满了冲劲,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时期他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充满了朝气,相比《蓄须记》,这部戏里旦角的表现也会更多一些,对我来说是有很大的考验和挑战的。但是我非常有信心,这是我非常重视、也是非常想演好的一出戏,我会尽我最大努力,把戏排好,争取交给大家一份满意的答卷。


梅兰芳曾孙 梅玮

非常高兴能够亲历《梅兰芳·丹桂记》创排的过程。泰州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热爱,对于京剧艺术、梅派艺术的热爱,一直深深感动着我们梅家。期待《梅兰芳·丹桂记》能够成为一张全新的展示梅兰芳先生生平艺术的文化名片,也成为泰州梅兰芳京剧团留下来的常演常唱常新的一部大戏。



知道多一点


京剧《梅兰芳·丹桂记》以1956年梅兰芳返乡之行为切入点,将梅兰芳携妻子返乡、祭祖、演出等现实事件与其回忆自己第一次登台上海之经历,展开双线交织。深入展现了梅兰芳先生对时间与生命、故土与家族、亲情与友情、艺术追求与人生境界的感悟与思考。上世纪50年代,梅兰芳携妻儿回家乡泰州祭祖演出。祖坟前,他收到北京急电,得知王凤卿病重垂危,旧时回忆一时涌上心头。1913年,在王凤卿的鼎力扶助下,梅兰芳首度赴沪,在丹桂第一台演出。他承担着殷殷期许,越过了重重质疑,风尘迁换,洗不淡至诚的情谊;岁月荏苒,带不走永远的少年。梅兰芳从遭到质疑到被认可、接受,赢得尊重,少年梅兰芳一步步成长起来,在粉墨丝弦之中, 大放异彩!


记者:赵采薇

编辑:阚月萍

审核:戚翔 闻栋

主编:孟海燕

监制:朱建珊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