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献礼二十大|先锋点读会:李德剑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2-10-26 18:02:00 查看数:0

注:《主播悦读》连线李德剑

点击更多了解李德剑

朗读:杨馨雨

杨馨雨,泰州电视台《泰州新闻》主持人。

民为国基 谷为民命

节选自《读懂中国粮食》

穿越时空,中国人“饭碗”里盛的食物,历经岁月长河之演进变迁,但始终贯穿着老百姓“丰衣足食”、满足口腹之欲的朴素愿望,深刻蕴含着“民以食为天”“农为邦本”和“食为政首”的治国理政的哲学思维。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让老百姓“仓廪实”“衣食足”,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最朴素最现实的历史性难题。新中国成立以前,老百姓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全国数千万人靠逃荒要饭为生,人们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历史上多次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惨绝人寰的悲惨景象并非罕见。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达到5亿人左右。死亡率仍高达 20%,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为 35 岁(目前已提高到 77.3 岁 )足见饥荒年代粮食等基本物资极度匮乏,食品营养严重不足,人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

在当时食物短缺的时代,常有“糠菜半年粮”之说,一年到头,有半年时间只能吃糠咽菜维持基本生存。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倡导“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困难时期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政府也曾提出“低标准,瓜菜代”的口号,号召人们以瓜菜代替口粮共渡难关。至今,这已成为老一辈的集体历史回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生活在当下中国的年轻一代所未经历和难以想象的。甚至有些人认为,“吃饱穿暖”只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粮食问题背后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认知,更是缺乏大历史观和底线思维。越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这种对“短缺”“贫苦”的历史记忆,就越发显得珍贵,其对治国理政的警示意义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价值,也更加朴素而深刻。


更多了解《读懂中国粮食》:

本书从古往今来的粮食说起,研究提出了粮食安全“三部曲”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新发展阶段迈向粮食强国的政策走向。深入浅出,论述严谨,既是一部较为深度前瞻的“研究粮食安全”的专业著作,也是一部较为立体系统的“读懂中国粮食”的通俗读本。


本期节目特别鸣谢泰州新华书店支持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