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他,放弃工作回乡创业,办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旅游开发带动产品销售的新局面……
他,放弃白领工作,毅然回乡创业;他,创新运行机制,向农户供应种苗,提供养殖技术,回收商品鸵鸟;他,奋力创优创造,开拓以特种养殖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带动产品销售的新局面……他就是泰州市姜堰区君鹏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石正君。
2009年,石正君从苏州大学毕业,亲人帮他找到了一份较理想的工作,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朝九晚五,非常安逸。半年后,石正君觉得整天坐办公室碌碌无为,并不是自己喜爱的,深思熟虑后辞去了对别人来说是比较羡慕的工作,决定自己创业。
“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有感情,对农业感知比较深,所以选择农业项目比较适合自己。”石正君娓娓道来。他开始了解市场行情,实地考察大型农场、养猪场等养殖基地,经过3个月的调研,决定养殖非洲鸵鸟。石正君告诉记者,尽管一些专家对养殖特禽有争议,然而争议中有无限商机、有发展空间、有追求价值,特别是鸵鸟从孵化到产蛋至少要3年时间,要做成产业最快也要五六年,这个行业不大可能出现一哄而上、一上即垮的局面。
“第一次出去买鸵鸟就被套路了,主要还是缺乏经验,买的200只鸵鸟大部分都是幼鸟,而幼鸟最起码3年才有收益。”石正君说,我们这里的气候并不是很适合饲养鸵鸟,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容易滋生病菌,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为了使鸵鸟养殖取得重大突破,石正君多方求学,北上石家庄、郑州、兰州,南下浙江、福建、广东,向同行取经并跟班实习。在专家教授指点下,石正君摒弃养殖业流行的高密度、高抗生素、高速度“三高养殖法”,另辟蹊径,进行仿生养殖,将圈舍全面加高,铺上沙子,把晒圈运动场地建成沙丘状,稀稀地栽上树木和灌木,保证雨止圈干;把晒圈场地面积设计为每头鸵鸟15至25平方米,保证鸵鸟有足够的运动空间。“方法试过很多种,你们想象不到的,我还试过给鸵鸟铺电热毯。”石正君笑着说。
鸵鸟养殖没有现成的饲料配方,石正君反复探索研究自己的饲料配方。一开始,他囤积了3000吨的稻草预备给鸵鸟过冬食用。“当时卖家告诉我,鸵鸟好喂养,吃稻草就能养活。”石正君告诉记者,买回来的稻草鸵鸟根本就不吃,他利用本地丰富的玉米、山芋、花生、大豆等秸秆资源制定喂养配方。他还根据鸵鸟的生物学特性制定配方,添加中草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2013年,石正君饲养的鸵鸟开始生蛋,前期的投资开始有了收益。可是天不遂人愿,由于没有市场,这一年,他总收益只有10万元,而发放工资就需要9万元。亲人见此情形劝他放弃,可他说:“一期工程130亩,好几百万元的投入能放弃吗?既然选择了,我绝无反悔。”石正君思索再三,必须走“群众路线”、打“人民战争”。他利用合作社平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带动农户养殖,并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做到基地和农户双赢。
近年来,全国各地引种需求量逐渐加大,除种苗外,由于鸵鸟产业的兴起,鸵鸟皮毛油等原料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合作社基地现有的养殖规模已是供不应求。石正君审时度势,以君鹏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运作平台,设立饲料生产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食品加工公司和鸵鸟产品销售公司。“我们目前确定的市场范围为江浙沪三省地级市以上的大中城市,主要是南京、上海、杭州这些地方消费水平较高,距离较近,目前南京就有人上门做代理,每天需要生鲜肉500公斤。”石正君说。
如今,石正君的合作社已获得国家野生动物驯繁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QS食品生产许可证;鸵鸟肉、蛋、活体等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2011年起,合作社连续3年入选省政府优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库,2012年获省科协、省财政厅颁发的“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牌匾,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选定为“科研实训就业基地”。2013年,合作社成功申报发明及新型实用专利6项,已获授权3项。
编辑:岑丹
责编:戚翔
审稿: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