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这个30岁的姜堰小伙,在水稻田里做出大文章,如今一年的收益就超200万元。他是怎么做到的?
最近,姜堰小伙孙飞很忙,到处巡讲。因为他成功当选了泰州首届“十行百星”先进典型,被评为“富民之星”。
才30岁,一个毛头小伙子,凭种田居然成了“富民之星”,里面一定有故事。
一部宣传片勾起儿时梦想
孙飞1987年出生,是姜堰区沈高镇夹河村人,父母都是农民。他家对岸就是河横村。
2007年,孙飞到江西上大学,学的是园林艺术设计专业。脑子灵活的他在大学毕业之前,在当地开了家保洁公司,生意慢慢起步。
2011年9月,孙飞偶然看到了《祥泰之州》的宣传片,其中播放的姜堰农业的画面触动了他,勾起了儿时的梦想。“我出生在农村,家门前就是田。小时候,我就喜欢看西部牛仔的电影,看到外国的那些农场,就想,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就幻想我要是能有个那样的农场多好,有牛有羊,鸡鸭鹅成群。”
走噢,家去噢!
孙飞把保洁公司转手,回到姜堰。
才开始时,孙飞也迷茫。梦想是有的,但是该从哪里下手呢?
孙飞再次回到江西,去万载县茭湖乡考察。那个地方是全国有机农业之乡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学时,孙飞曾经去过。
转过一圈,学了别人的经验,再结合姜堰的资源优势,孙飞决定回家搞有机种植,种有机稻米。
寻着父亲的足迹,先学稻田种养
谈种稻,父亲有经验。10多年前,父亲就搞过稻田养鱼。
将鲶鱼放入稻田中,田里的杂草和害虫成为鲶鱼的饲料;鱼在觅食时的搅动又疏松了土壤,为水稻根系提供氧气,并且,鲶鱼排泄的粪便又是水稻的天然肥料。一举两得。
“我来试试。”在父亲的支持下,孙飞租了30亩田,搞稻田种养。
为了掌握稻、鱼的情况,夏天,他在田边搭起了简陋的棚子,吃住都在田头。
头一年,生态大米产量并不高,而且,由于知晓的人不多,没有得到市场认可,所以,大米基本是半卖半送,没有赚到钱。
第二年,稻子还没收割,订单就来了。这一年,30亩田,亩产水稻1000斤,折合大米700斤,每斤售价15元,收入为10500元;鱼亩产750斤,每斤8元,收入为6000元。每亩共计收入16500元,去掉成本5000元,每亩收益为11500元,是传统模式收益的近10倍。
孙飞的舅舅在上海搞装修,送了一盒大米给台湾老板,结果这个台湾老板一直到现在都吃孙飞家的大米。
“我们就专业种稻吧。”2012年,孙飞牵头成立泰州市庆荣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社员158人。
逮住机会,注册商标和农场
由于成绩突出,孙飞被沈高镇看中,推荐他参加后备干部培训,并让他到河横村任职。
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鼓励土地流转,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孙飞从“一号文件”中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决定在河横村流转300亩土地,注册“家庭农场”。
“步子不能这么大。30亩亏了就几万块钱,要是300亩亏了,就是几十万了。”父母坚决反对。
为了争取家人的支持,孙飞从种养所需的各种费用,到沈高河横等得独厚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再到推广市场,他一条条的分析。“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农业发展的‘风向标’,谁先落实谁先得利。”
2013年5月,姜堰区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成立。孙飞把其中的30亩用于稻田养殖,270亩作为米厂的订单农业生产基地,并申请注册了“汉土”牌原生态鱼米商标。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北京等地。
成了农场主的孙飞样样学。他学会了开插秧机,学会了遥控操作无人植保飞机。
汉土家庭农场成了省级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孙飞也成了首届江苏省最美新型青年农民。今年1月,孙飞当选第十届“全国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
利用“互联网+”,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别看都是种田,有文化与没文化就是不一样。2015年,孙飞利用了“互联网+”的机会,加盟了共青团姜堰区委管理的苏合食品天猫旗舰店,大力推广线上销售,成立了稻田鱼米的特色专营店,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去年,孙飞又利用政府扶持政策,流转60亩土地,种植特色无公害水果。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是将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不仅可以使自己发家致富,还能带动周围的农民过上好日子。村里有100多户农户把土地流转给了孙飞,有的农户直接就在农场打工,每年,农场给他们发放的工资超过30万元。
“没得经验的细小伙能弄,我们肯定也行。”孙飞的故事经过媒体发表后,吸引了不少前来“取经”的农民。近两年,在孙飞的指导帮助下,周边的家庭农场多了20多家。
孙飞说,政府重视和支持“创业富民”,下一步,他计划成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溱湖旅游品牌与河横村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优势,以农耕文化为基调,打好生态和文化“两张牌”,办成全市一流的综合型生态休闲基地。他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农民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奔向小康。
编辑:岑丹
审稿:单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