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姜堰村民把小小袖珍菇育成了大产业
袖珍菇,也叫小平菇。其营养价值高,是食用菌中的上品。不过由于栽培技术要求高,种植袖珍菇的人很少。尽管如此,姜堰蒋垛镇许桥村村民刘吉良硬是凭着一股不怕输的勇气,用大棚培育出了袖珍菇,闯出了一条致富大道。
人物档案:
姓名: 刘吉良
职业:泰州洁粮食用菌家庭农场主
走进刘吉良的食用菌大棚基地内,他正指导工人采摘袖珍菇。只见一排排木架上,袖珍菌菇长势良好,纷纷从肥沃的菌棒中露出小脑袋,放眼望去,俨然一个菌类海洋。
【泰州洁粮食用菌家庭农场创办人 刘吉良】正常一个大棚里有六万二千包,正常一个包长八两到一斤菇,每天我们正常开一个棚,一个棚能产四吨菇,八千斤。
不甘现状,拥抱商机
1993年刘吉良高中毕业后出来打工,他做过机床、跑过营销,还在一家特种泵业生产单位担任副总经理。后来随着泵业市场饱和度日趋增加,产品竞争激烈,产品利润越来越小,不肯安于现状的刘吉良决定转行。一次偶然的外出机会让他看到了种植袖珍菇的巨大商机。
2015年,正逢本组土地二轮承包,重新调整。刘吉良义无反顾地拿出所有积蓄并向亲朋好友借钱将108亩土地流转下来。准备种植袖珍菇。由于一开始没有技术,刘吉良搞了两个大棚做试验种植。
不惧亏损,积累经验,扩大规模
【泰州洁粮食用菌家庭农场创办人 刘吉良】一开始技术不成熟,菇有时候打水不当,容易打死了。
即便如此,刘吉良没有放弃。通过向专家咨询、上网查阅资料、四处拜访取经,第一年将两个大棚损失降到了最低,盘算下来略有盈利。
【泰州洁粮食用菌家庭农场创办人 刘吉良】第一年,在没有技术的条件之下,没有各方面东西的情况之下,还能做到能保本,稍微有点盈利,我认为这个还能做。第二年经营肯定比第一年经验要足很多,还是有信心的。
▲建设中的大棚
有了第一年的种植经验,刘吉良信心满满,2016年他陆续把食用菌种植大棚增加到20个。
创业很辛苦
【泰州洁粮食用菌家庭农场创办人 刘吉良】做这个菇确实是很辛苦的一种事。自从开始产菇,现在100天了,我几乎没有在家睡过觉过。每天只睡三到四个小时,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就到棚内来看一下看看菇缺不缺水。温度高不高。
由于袖珍菇是高温菇,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对大棚设施要求高,本地区很少有人种植。
【泰州洁粮食用菌家庭农场创办人 刘吉良】这一种菇他是高温高湿。必须在高温下长的时候,还有高的湿度。我这个地上就是经常喷水。不停的喷水以后保持,菇身湿度。
收获满满,前景看好
▲诱人的袖珍菇
刘吉良介绍说,他的袖珍菇一般都走的高端市场,基本上都是各大就酒店直接订货,批发价每斤在5元。
【泰州洁粮食用菌家庭农场创办人 刘吉良】一亩田五万个包,一个包的效益在两块钱左右,一个棚能赚十万元。
谈起未来的打算,刘吉良说周边城市如此大规模的食用菌农场只有他一家,市场前景非常可观。他准备购进菌棒设备,自己研发。生产菌棒另外再建4座大棚,扩大生产规模,打造苏中地区一流的袖珍菇生产基地。
编辑:悦鸣
责编: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