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院人

来源: 编辑:申岑 查看数:0

30年前,在泰州稻河边上,诞生了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一所虽然简陋却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医院。从那时候起,泰州四院人就走在了不断创业创新的路上。风霜雨雪,羊肠坎坷,他们坚忍不拔义无反顾地走着,终于走到了今天的无限风光。

泰州四院建院30年,恰逢建市20年,党委书记兼院长苏百龄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悠悠稻河情,同舟已三旬。始求妙手术,再研弄潮经。三年大变样,扬帆新航向。乘风破浪日,医患共济时。”他的这首诗代表了他此时此刻的心境。泰州四院从稻河走到草河,30年的历程,作为伴随泰州四院走过30年航程的船长的他,怎能不感慨万千呢。

稻河的每一滴水都是新的,泰州四院的每一个脚步也都是新的。如果说泰州四院的诞生起步成长在稻河,那么她的发展壮大则在草河,也就是从稻河搬迁以后的新泰州四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病床从220张增加到860张,增加近四倍。占地面积从12000平方米增加到30650平方米,增加了155%。建筑面积从18500平方米增加到85720平方米,增加了363%。医院业务收入增加了200%。总资产增长525%。高级职称人数增长了88%。医院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达到170余项。这些数据是泰州四院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泰州四院成立10周年时,恰逢地级泰州市组建,行政区划调整后,市直医疗机构强强合并,对本来就弱不禁风的泰州四院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用苏百龄院长的话说,“陈旧的基础设施,狭小的诊疗空间,拥堵的外围环境,青黄不接的人才队伍,特色不明的服务水平,小舢板如何抗击大风浪?”华山自古一条路,那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是泰州四院人的出路和活路。从那时候起,泰州四院人就加快了创新的步伐。1996年泰州四院在景光小区成立了泰州市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是泰州市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06年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挂牌成立,这是泰州市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接着,一个以泰州四院为龙头,下有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3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不仅赢得了国家级中医药示范区,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泰州市示范卫生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更为泰州四院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增加医院工作窗口,提供了平台与基地。

泰州四院终于迎来了搬迁的日子。马上就要离开依依不舍的稻河了,要离开一往情深的稻河了,要离开滋润和养育了泰州四院的稻河了。这一天是2014年1月20日。

搬迁工作启动的时候,他们就去了兴化人民医院参观考察,因为兴化人医也刚刚搬迁。这才知道医院搬迁不光是医院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公安、城管、宣传等部门参加。从老院到新院也有两公里。稻河路又很狭窄拥堵,当时泰州四院光住院病人就有近300人。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病人的安全搬迁,而ICU的病人就更加要慎之又慎了。此类病人的模拟搬迁他们做了好几遍,中巴运送,一医两护,两头都有一名副院长负责,便携式呼吸机,时间的掌控,都“彩排”好几遍了,“演出”才正式开始。最后一名从ICU搬迁出来的病人是一名90多岁的离休老干部,当他安然无恙地搬入新院时,泰州四院人才真正地松了一口气。

泰州四院人从这里出发,迈出新的脚步。不同的是,泰州四院从此蜕变了,小舢板变成了大帆船。且从稻河驶入草河。

泰州四院的副院长卢顺麟是一个在泰州小有名气的诗人。在泰州四院搬入新家时,他挥毫一首七绝,题为“医院搬迁有感”,诗曰,

几度曲折几度攀,直教旧貌换新颜。

更有七新目标在,任重道远不畏难。

诗很直白,直抒胸臆,道出了泰州四院人的心声。诗中提及的“七新目标”,便是院党委在泰州四院搬入新家后提出的新的创新目标。在泰州四院还是小舢板时,创新便是他们的帆和桨,而今变成了大帆船时,创新更加是他们的舵和方向盘。

“七新目标”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个别领导的心血来潮,更加不是刻意拼凑的文字游戏,它是院党委从泰州四院搬迁至新院的实际出发,以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继续强化医院的内涵建设,“诊疗环境新,管理模式新,人才队伍新,服务理念新,医疗质量新,技术水平新,精神风貌新”,泰州四院在“十三五”期间,就以这七新目标为抓手,将医院建设成为科室设置齐全,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内部管理规范,重点专科突出,综合实力主城区名列前茅的“大专科,大综合”的现代化三级医院。

围绕“七新目标”,近五年医院相继成为“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集团成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101医院共建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技术支持单位”、“南京脑科医院协作医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得到上级医院的支持与帮助。医院还相继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教学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教学与科研合作进一步深化。

医院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职工总数增加了56.92%,本科学历增加了211%,高级职称人员增加了88.33%,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从“0”到28人。医院针对高层次人才招聘难这一现状,根据医院发展的人才需求情况,建立了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使用的创新机制,先后聘用上级三甲医院的专家担任医院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等科室执行主任、首席专家。围绕学科发展目标,定期来院开展医、教、研工作。医院的学科建设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场面,亚学科增加到35个,市级重点专科增加至3个。省级重点专科创建科室2个、市级重点专科创建科室8个。消化肿瘤MDT,甲状腺疾病MDT等多学科合作相继成立。

新风阵阵扑面来。借梯登楼,借翼飞天,是泰州四院在人才问题上的创新举措。他们创新了“执行主任”制度,聘请了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陈维教授,骨科副主任程飚教授,妇产科副主任吴逸教授,前来担任刚刚在泰州四院挂牌成立的“上海十院心脏,骨科,生殖泰州分中心”的执行主任。这三人在上海乃至全国业内都享有盛誉。他们每周来两天,周五至周日。来泰州四院分别主持三个分中心的日常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工作。

当然,外来的和尚还是要离去的,泰州四院更主要的精力倾注在培养本地和尚上。围绕“七新目标”,开展“制定一个计划,结对一个老师,打造一个品牌,带教一个学生,开展一个项目”的“五个一”活动,这“五个一”每一个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在内部主动加压的态势下,医院的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都有了质的提升和发展,泰州四院中医肾内科,神经内科先后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评审,精神科通过市级重点专科复合评审,还有一大批如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皮肤科等创建省市级重点专科科室也在紧追不舍,不可否认,这些科室的主任们充分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本地和尚”的经念得越来越响亮了。

创造“执行主任”机制,“人为我用”;下决心引进稀缺人才;在内培上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在人才问题上泰州四院三管齐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打造学习型医院,院领导从《荀子》的“劝学”开始,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常常邀请上级三甲医院的高峰论坛学术活动放到泰州四院来举办。院纪委的廉洁从医教育也另辟蹊径,提出“八个要”和“算好七笔账”。要求大家“时常拉拉袖子提个醒,常常照照镜子正衣冠”。加强医患交流平台的建设,成立了“慢阻肺之家”,“肾友会”,“糖友会”,“童呼吸”等等,大力开展科普科教活动,融洽医患关系。

年复一年,这些推陈出新的医院文化建设,滋润和营养了泰州四院人的心灵。泰州四院人也开始用忠实的医德和博爱的良心,反哺回报社会。

旧日泰州四院这艘小舢板变成了今天的大帆船,这是众人划桨的结果,这是同舟共济的结晶。今天的泰州四院人又在描绘、打造以医疗服务为支撑,以健康管理为延伸的“大专科、强综合”的医疗健康服务巨轮。今年是泰州四院建院三十周年,是地级泰州市建市二十周年,“祥泰之州、康泰之州、富泰之州”是泰州人的名片,“泰州太美、顺风顺水”是泰州人的内涵,“医、药、养、游”大健康产业是泰州人的事业。今天,泰州四院人正以“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豪情,以其专业技能和专一精神,投身大健康产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医院建院四十周年、建市三十周年时,泰州四院一定会因在泰州而自豪,泰州一定会因有泰州四院而骄傲,泰州四院明天会更好,因为泰州四院人仍然坚定地走在创新的路上。

骆崇武   陈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