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健康】身体最“燥”的季节来了!4道美食滋润整个秋天

来源: 编辑:陆楚媛 09-06 09:31 查看数:0 评论:0

入秋以后,你是否感到皮肤中的水分好像被“吸走”了似的,变得干燥粗糙;甚至情绪也会“坐上过山车”,波动很大?

天气逐渐转凉,此时你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秋燥。何谓秋燥?

秋季是燥气主令,常易发生燥邪,表现为口唇干燥、舌干少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教你从多个方面预防秋燥,并指导你该如何进补。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  袁玲玲  陆红梅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主治医师  郭旭光

防秋燥从5个方面着手

秋燥可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毛发脱落、唇干舌燥等。缓解秋燥,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皮肤干燥要保湿

皮肤在干燥环境下易瘙痒甚至皲裂,这时首要的是补水,每天多喝水。

手提包里建议带上一瓶保湿喷雾,时常喷一喷皮肤,保持湿润。

沐浴后,应及时涂抹身体保湿乳液,减少水分丢失。

2、调畅情志防抑郁

悲秋会损伤肺气,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损害。多晒太阳,注重精神调摄至关重要。

3、滋阴润肺调饮食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主,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百合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烈之物。

此外,鸭肉、海参等为润燥佳品,鸡肉、猪肉、牛肉、鸽肉等较为平性之品也可适当食用。但羊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

4、劳逸适度解秋乏

民间有句老话,“夏过无病三分虚”,这句话在老人身上尤其明显。

夏秋交接之后,人极易倦怠、乏力等,导致脾虚、胃虚、气虚,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消耗的保护性反应,此时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5、秋冻也要避风寒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适度的“秋冻”,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但如果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已经明显下降,仍穿着薄衣单裤,就极易受到寒冷刺激,引发感冒等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适时增加衣服,防寒保暖。

4个食疗方调秋燥

秋天空气中湿度低,让人的呼吸道、皮肤,甚至肠胃都变得干燥,出现一系列症状。

百合洋参银耳羹养阴补气

食材:取百合30克、西洋参片 3~5克、天冬10克、银耳20克。

做法:先将百合、银耳洗净以温水浸泡30分钟,加适量清水,慢熬至银耳烂熟时,加西洋参片、天冬再煮10分钟,放白糖,用莲藕粉勾芡即成。分2~3次吃完,每日一剂,连吃7~10天。

功效: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神经官能症、失眠等,对久咳痰少、痰中带血、舌燥咽干、手足心热、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感冒、痰涎过多及水肿病人不宜食用。

白果荸荠汤可润肺止咳

食材:白果8克、银耳15克、荸荠8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白果去壳,银耳泡发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煮。待银耳、白果烂熟时加荸荠、冰糖,再煮3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5~7天。

功效:有温肺益气、清热化痰、生津润燥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肺心病、肺结核病人及癌症患者康复期食用。另外,阴虚发热、阴虚火旺、干咳少痰者,也可选用本方治疗。

芦根麦冬饮清热生津

食材:鲜芦根30克(或干品15克)、麦冬15克。

做法:切碎,加水煎服,每日3次。也可直接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代茶饮。

功效:适用于秋季燥热上火所致的口干舌燥、心烦不眠、尿黄便秘、胃热呕吐、咽喉干痛、牙龈出血等症。糖尿病咽干烦渴,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干咳无痰时,选服本方也有一定效果。虚寒腹泻及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太子参百合煲肉润肺养胃

食材:太子参60克、百合30克、罗汉果半个、瘦猪肉500克。

做法:上药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约2小时,肉熟烂后适量加盐,喝汤吃肉。

功效: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急慢性咽喉炎、贫血、失眠、干眼症、便秘等患者服用本方,可收获一定效果。

对气虚肺燥引起的咳喘气短、口干渴饮等症也有一定疗效。要注意的是,感冒、痰多或体质偏寒者不宜服用。

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陆楚媛

初审:赵倩倩

终审: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