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奋进|2025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在上海普陀举行

来源: 编辑:曹佳蓉 2025-04-18 20:03:00 查看数:0

4月18日上午,2025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在上海普陀举行。这也是上海“泰州人才周”首场活动。市委书记姜冬冬、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出席活动并致辞。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李祖兴,普陀区委副书记周艳,普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红珍,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等出席。

姜冬冬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泰州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国之大者”;沪泰协同创新,是两地人民共同绘就的“时代画卷”。他用三个“合”阐释了两地创新合作的内涵。第一个是“合缘”,两地一衣带水,历来渊源深厚;第二个是“合拍”,两地理念同频,始终目标同向;第三个是“合力”,两地携手并进,定能创赢未来,推动沪泰创新协作加速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迈进。当前,泰州正以“融入上海、服务上海”为战略抓手,努力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科创成果的优选转化地、市民休闲的旅游目的地。希望上海的创新大咖、创业精英带着“从0到1”的创新突破走进泰州,泰州必将以“到泰州,泰周到”的一流营商环境,以“四到四办换四心”的优质服务,助力实现“从1到百、到千、到万”的跨越腾飞,共同在长三角创新大潮中书写“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璀璨篇章。

胡广杰在致辞时说,从苏中门户到上海“西大堂”,从扬子江到苏州河,沪泰两地隔江相望,共享着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星辰大海。当前,普陀提出了加快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的目标愿景,与泰州“全力融入苏南、全面融入上海”的铿锵步伐不谋而合、遥相呼应,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解。希望两地在创新引领上同向发力,在产业深耕上同题共答,在服务提升上同频共振,共同打造创新驱动、产业联动、文旅互动、人潮涌动的新局面,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

梅兵在致辞时说,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是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从“地理集群”迈向“创新共同体”,离不开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链主”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的跨区域深入协作。在沪泰两地深化协同创新合作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中,华东师大将在继续扎根上海、深耕普陀的基础上进一步携手泰州,面向沪泰两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所需,校地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跨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新标杆”。

近年来,泰州大力推进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次,泰州将与普陀携手打造“创新里·泰州—普陀离岸创新中心”,推动两地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活动现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恒新为区域离岸创新中心授牌;市委常委、副市长秦猛和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共同为“创新里·泰州—普陀离岸创新中心”揭牌。医药高新区与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海陵工业园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海陵高新区与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现场,海陵区推介了“科创+产业”双轮驱动生态,解读海陵的“创新密码”,践行“到泰州、泰周到”理念,全方位打造营商环境“主城窗口”。上海热芯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普科拓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分享了选择泰州落户和金融赋能创新发展的实践感悟。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布了拨投结合类重大项目。

与会领导还共同启动“泰州—普陀科创集市”。这是两地联合举办的首次科创集市活动,共有25家单位参展。集市通过搭建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间交流对接的科技服务平台,将沪泰两地各类创新要素集成在一起,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


记者:朱浩民 韩笑

编辑:周慧敏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