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推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发展
十月的老街,青砖黛瓦,秋意盎然。一座古色古香的广场上,蒋氏跳面传承人蒋广义通过上下跳动,控制木杆下边面皮的厚薄程度,古老而又鲜活的技艺,引来游客阵阵赞叹。
这座古色古香的房子既是海棠春的早茶店,也是蒋氏跳面的非遗品牌形象门店。蒋广义在这里展示跳面的古法技艺,每天为海棠春供应100多斤面皮、饺皮,也传授技艺,向游客讲述蒋氏跳面的由来。
像这样的非遗品牌形象门店,目前海陵区共有18个。泥塑、早茶、字画、木雕等……不同门类、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将旅游与非遗资源有机融合,是海陵与非遗项目的一次深度“握手”。2022年,海陵在全省首创“非遗品牌形象门店”认定工作,只要销售和提供区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门店,且门店在主干道,都有可能成为“非遗品牌形象门店”。
海棠春还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味烫干丝,经过认定,这家店成为“干丝制作技艺”非遗品牌形象门店。这个金字招牌让海棠春收获了大批喜欢海陵地道美食的粉丝,看非遗表演,品地道风味,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新选择。
南京游客周秋月说:“口感很好,比其他地方的干丝更鲜,我们平时吃的干丝可能更粗一点,入口更滑。”
非遗项目海陵抖空竹,一转、一抖、一抛、一接,五颜六色的空竹在空中飞舞,煞是好看。
如何让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更加接地气,让游客和市民了解它、爱上它呢?一条打通游客、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思路跃然纸上。海陵区先后与景区、社区、学校展开合作,为非遗传承人展演展示、授徒传艺等传承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这不,远道而来的游客游览景区后,与海陵抖空竹传承人李红林切磋起了技艺。
常州游客杨伟英说:“很容易上手,一上手就有那种感觉,大家都可以好当作一种运动。”
不仅抖空竹,撂石锁、三义刀、查拳,这些观赏性、实践性的海陵非遗项目也在近几年逐步走近大家身边。
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一脉相承,要获得发展之“实”,需要把握变化之“势”。
海陵位于主城区,商贸兴区一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如何通过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激活文、商、旅一池春水?
演绎道教音乐的泰州古乐团,不仅有《梅花三弄》,经常演奏的《妆台秋思》《香谒》也属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眼下,泰州古乐团的乐工特别忙碌,除了练习曲目、教授徒弟,他们还系统化组织研学、整理资料,挤出时间做非遗的传播。
每当夜色降临,在凤城河留香茶舍附近的乐台上,泰州古乐团都会为过往旅游船只演奏地方名曲,让古乐团不再古老,曾经束之高阁的道教音乐由此揭开了神秘面纱。
不仅如此,每个周末,海陵多个城市综合体,都有非遗项目专场演出、展示活动。这些非遗项目虽然历经百年,但是依然光彩夺目。
记者:王彬彬 翟旭阳 董叶
编辑:陆楚媛
责编:刘丽
审核:戚翔 闻栋
- 现场|节前商品价格检查 保障节日放心消费2024-02-01
- 教育|公益寒托班 冬日新温暖2024-01-31
- 文化|王珮瑜:京剧清音会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2024-01-31
- 靖江|数字赋能江河管护 无人机“上岗”巡查2024-01-29
- 安全|泰州各地加快推进“瓶改管(电)”2024-01-29
- 关注|为船员“送服务、送祝福、送安全” 泰州开展“幸福泰舟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