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我市突破长春鳊全人工繁殖技术 国内推广养殖9万亩
经过10年试验探索,泰州市农科院特色水产研究室研究人员成功突破长春鳊全人工繁殖技术。目前,长春鳊新品种的选育已至F4代,在国内推广养殖面积已超过9万亩。
上午,在靖江市滨江水产良种场,工作人员拉网查看选育的长春鳊新品种F4代鱼苗存活状况。记者看到,这批鱼苗长势喜人,仅仅20天,就从受精卵生长到2-3厘米长。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顺利诞生凭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
记者了解到,掌握这项技术需要破解两大难题:一是亲本培育,二是人工催产。2012年以前,养殖人员一直把长春鳊当作纯粹的草食性鱼类来培养,亲本培育需要注射两针才能成熟,不仅产卵率不高,亲鱼产后死亡率还很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科研人员发现适当提高饲料中动物性蛋白的含量,有利于亲本性腺发育;原先大剂量催产,现在仅需一针便能顺利产卵,亲鱼产后死亡率为零。靖江市滨江水产良种场场长缪小平介绍,攻克这两项技术难关后,亲本的催产率和产后存活率达到100%,苗种孵化率、成活率显著提升。现在,滨江水产良种场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能大规模提供长春鳊优质苗种的生产基地。
长春鳊肉质细嫩鲜美,可与湖北武昌鱼媲美。近年来,受生长环境、过度捕捞等不利因素影响,野生长春鳊资源逐渐稀少,产量越来越低。得知长春鳊的尴尬现状后,泰州市农科院水产专家牵头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开展长春鳊养殖亲本强化培育及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专题研究,制定泰州市地方标准和江苏省地方标准《长春鳊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目前,这项技术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苗种除每年长江增殖放流外,还远销苏南及湖北、浙江等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推广养殖面积已达到9.2万亩。
泰州市农业科学院特色水产研究室副主任顾海龙介绍,长春鳊的全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彻底摆脱了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有利于优化我省乃至全国的水产品养殖结构,提升长江特色渔业产业层次,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沈明杰
编辑:闾巍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关注|泰州市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2024-11-08
- 时政|万闻华在姜堰区调研秋收秋种工作 全力抓好秋收秋种守护粮2024-11-08
- 时政|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赴海陵区调研人大工作2024-11-07
- 关注|“泰州日”走进复旦大学系列活动举行 裘新姜冬冬出席并致2024-11-07
- 关注|泰州首件船舶“交易+营运”一次联办业务成功办理2024-11-06
- 唯一|全国首创 泰州企业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