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人文|明朝宁乡巡检司疑在蒋家垛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4-01-17 09:12:23 查看数:0

据《扬州府志》《泰州志》《兴化县志》文字记载,古海陵境内有西溪、海安、宁乡三大巡检司。但茫然了几百年的是,巡检司在宁乡3.2平方公里区域的具体在哪个部位无文字记载。民间也说什么侯王庙、牛汪塘、护国寺、范家垛曾是衙署旧址,纷云众说无定论。

6月19日,我和省考古学会会员孙建中、考古爱好者姚敬厚及宁乡村时任支部书记闵往宏一行4人,到陈堡镇宁乡庄南瓦瓷田展开田野考古调查,想试图找到古巡检司的蛛丝马迹。

有考古专家认为在我们水乡泽国,很早以前人们依水而居、出门交通便是舟船,所以古代的大遗址一般都在一条主干河道与一条或几条小河交叉交汇下游的一角。谁知还真有意外的收获,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唐宋元明时期的陶瓷残片、古建筑残缺的大砖数块。通过史料及器物反馈的历史信息综合分析,再结合现场地形地貌考察,初步认定古代巡检司遗址似在现宁乡村之南、卤汀河之东、周庄邬牛村之北的瓦瓷田,也就是宁乡人传说的蒋家垛。

这一发现虽不能立即定论,但解放了我们多年仅局限宁乡现庄台无果寻找巡检司的思维定势,破解了许多无法解释的谜团。比如说,巡检司在侯王庙、牛汪塘……这么多年来,侯王庙复修或重建,牛汪塘几番整治,怎么没有发现巡检司上的一砖半瓦?又比如说,清康熙三十九年(1696),宁乡巡检司被大水浸泡冲毁,移驻江都小纪。清嘉庆十七年(1812),时任宁乡巡检王庆龄禀请藩司(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领取银两重建衙署,至十九年(1814)全部竣工。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宁乡巡检司再次被大水冲毁,只好借民房办公。到咸丰、同治年间,宁乡巡检司几乎彻底荒废。我们细述两次大水毁衙署的意思是,由此可证明侯王庙、牛汪塘两处曾设巡检司之说不成立。理由为,巡检司不可能建在庄中心。此庄台91年遭百年未遇特大洪涝袭击,水位升至3.33米以上时仍安然无恙。如果古巡检司在此不可能被大水冲毁。假设说侯王庙被冲毁的话,那整个宁乡村庄岂不是荡然无存了?巡检司被冲毁时,暂借侯王庙办公倒有可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周庄区区长盛坚夫曾借侯王庙办公宣传抗日。也有人说,巡检司建在宁乡原轮船码头,最有可能被大水冲毁。此说也不成立。古巡检司有门楼一间,二门一间,前堂三间,二堂三间,住宅三间,厨房一间,前后三进。这么庞大的建筑整体倾斜到卤汀河边,而且两次。这么多年来,农民罱泥夹渣,也有枯水期,特别是前几年卤汀河疏浚,谁也没有发现一砖一瓦,难道巡检司所有建筑建料被蒸发了?

也许有人要反问,你们说主庄台上这儿不会建巡检司,那儿也不可能建巡检司,难道巡检司会建到荒凉的瓦瓷田蒋家垛?我们不能定论,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其由其理我们以田野调查发现的器物为依据:老百姓称蒋家垛北边是瓦瓷田,说明此处砖头瓦片、古瓷多。有砖瓦遗存就说明有人居住。我们只是在田埂上、圩堤上走走,在两处墓地上看看,不挖不扒,徒手在泥土表层捡到大量汉唐宋元明的器物残片,大多出自唐代长沙窑、宣州窑、寿州窑,宋代湖田窑等名窑的陶瓷片,还有起源于三国、发展晋隋、盛行于唐宋时期斗茶用的擂钵、茶盏,此物非一般贫民所用,持有者都是有一定身份品味的官商骚客。特别是数块古建筑金砖,(大金砖是古代宫廷建筑之物,金砖一般用于衙门、政府机构、庙宇等),说明此处曾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我们由此推论,宁乡村庄最初形成于瓦瓷田,现在的庄台是村庄北移集聚而成。形成过程很漫长,从北宋建侯王庙开始,宋朝319年,元朝98年,合417年,到了明洪武二年(1369)设巡检司,才正式命庄名宁乡,寓民安乡邦之意。北移原因有两点:一是瓦瓷田蒋家垛与邬牛接壤,南为顶端,村庄只有北移方有拓展空间。二是传说蒋家垛有位蒋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纪检监察官员,得罪了朝廷某个大人物被贬回乡,兴土木建房置地,良田荒田(芦草地)拥有80多顷,家丁雇工若干,割稻刈草的操刀、镰刀、叉耙等工具堆满仓库挂满墙,有人想置于他死地,诬告他自制兵器谋造反。朝廷震怒满门遭斩,血洗蒋家垛,株连九族(宁乡至今本土没有一户蒋姓)。蒋家垛成了庄人心照不宣的忌讳之地,庄民们逐步北迁。

北移的新庄台,庄人集聚,因临盐运卤汀河黄金水道,开行开店设馆,商贸繁荣。兴建侯王庙、永宁、护国、准提三庵,香火日旺。说庄台北移本来与说巡检司毫无关系,细究其实与巡检司选址有很大关系。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巡检司的性质:“朕设巡检司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朱元璋敕谕)。巡检司的职能是维护盐运、漕运的水上治安,而非地方社会治安,巡检司不宜在庄中心闹市区办公。再说,巡检司具有军事性质,它的设置、裁撤、考核皆由兵部掌管。它有弓兵捕快,有快船,缉拿追捕水匪强盗,辨识奸伪,既要隐蔽、保密、快速,又要不惊鸡犬不扰民。更重要的是,蒋家垛是老庄台,建巡检司无左邻右舍矛盾纠纷,运行办公无干扰。办公地离卤汀河只有200米左右,南北是宽阔的浅滩,有芦苇蒿草。苇草间有一条沟河直至巡检司码头停泊快船。河对岸有通江都宋庄、铜铃的棺材港河,大西小南向通江都武坚的斜港河,直通孙家舍的主干河。弓兵捕快扼守这三条水上通道,水匪、强盗很难或不敢轻易出没卤汀河主航道。巡检司选址蒋家垛,视野开阔,辐射面大,既可藏兵,又可快速出击追捕缉拿。

我们田野调查的那天,有农民正在瓦瓷田插秧。我们问蒋家垛地面增高,他们答原来地面增高约2.8米,后来为了耕种,挖掉一层碎砖头瓦瓷土,现在地面增高约2.4米左右,与主庄台地面增高低一半。由此可见,历史上巡检司两次被大水浸泡毁塌毋庸置疑。瓦瓷田调查后,我们又相继走访了许多当事人,其中有周庄邬牛村前任支书陆致富。陆支书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带领群众挖鱼塘养鱼增收。在临近瓦瓷田与卤汀河之间的芦苇荒滩上曾经挖到小青砖房屋根基、灰坑、砖街、水井等实物,当时缺乏考古知识也没有引起大的重视。

时过境迁,我们的发现和推断仅一管之见,起抛砖引玉之意,旨在引起专家学者和考古爱好者共同关注和考证。

来源:兴化人谈呃玩

编辑:樊锦华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