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国功臣的后人来泰寻根啦!他来到兴化……
- 19-04-26 10:57:16
- 阅读量:0
在兴化的四牌楼
悬挂着47块匾额
用以纪念兴化历代名人
其中有一块“第一元勋”的牌匾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表彰开国功臣张麒的
4月24日
张麒的24世孙张升文来到泰州兴化
为的就是寻根
他的背后
有一个庞大的张氏后裔族群
仅在新疆就有3000多人
另有13000多人生活在
甘肃、广西、内蒙等地
终于来到祖先出发的地方
“以前只是在家谱中知道兴化这个地方,对先祖的生活之地心生向往,现在双脚踏上这片土地,心情真的很激动。”59岁的张升文生活在新疆,是新疆玛纳斯县张氏家族家史委员会主任,在这之前,兴化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
在来之前,张升文跟当地谱牒学研究者张培元先生取得联系,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热心的张培元跟张升文详细介绍了张麒的情况,并带着他来到兴化标志性建筑四牌楼,来瞻仰祖先张麒的“第一元勋”牌匾。
【张麒后人(左)在四牌楼留影】
据史籍记载,张麒,元末明初人,祖籍泰州,后迁居兴化草堰场(今大丰草堰镇),晚年定居兴化城,并在张氏宗祠附近建有府第。
“看!先祖张麒的‘第一元勋’牌匾就在四牌楼的上面。”来到四牌楼,张升文连忙掏出手机,打开摄像功能,边拍边解说。张升文说,作为张麒的后人,能够踏上先祖生活过的土地,亲眼瞻仰先祖的荣耀,真的很荣幸。
兴化有“第一元勋”的两支族人
甘肃是张麒后裔最集中的地方,有1万多人。张升文说,张麒的儿子们,分别按仁义礼智信来命名的。其中张仁、张义在兴化,他是张礼一脉。
当时,张礼世袭指挥佥事,1403年从明朝时期的应天府泰山庙仁义里村出发,奉旨率部驻守在今天的甘肃省民勤县。1407年又调往广西,征战安南(今越南)。张礼骁勇善战,带头冲锋陷阵,愈战愈勇,不觉深入重围,因力竭负伤,归阵而亡,裹尸归葬。朝廷为悯恤忠良,赠其“武德将军”。从1403年至今,已有616年的历史了。
张礼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张景是妻子所生,小儿子张福和女儿是妾刘氏所生。张景一直留在甘肃,而小儿子张福在赴京承袭官位时,死于途中,只留下一个6岁的儿子张辉,生活在广西桂林。在此后数代人中,桂林张家产生了五位进士,十多位举人,成为临桂县(今桂林市临桂区)最有声望的书香世家。而甘肃这支族人,一直到张景的儿子张荣之后,子孙纷纷弃武从文,改学医术,生息繁衍,成为当地的大族。
张升文说,新疆玛纳斯县张氏分支是在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由17世先祖张克品、张勤品和两位祥字辈的18世先祖,叔侄四人,响应清朝政府屯垦戍边,稳定新疆,建设新疆的号召,落脚新疆绥来县北五岔镇一带,也就是今天的玛纳斯县北五岔镇和兵团六师新湖农场,后子孙繁衍,不断壮大。现在,张礼的后人主要分散在甘肃、广西、内蒙古等地,据不完全统计,有一万三千多人。
希望与兴化张氏族人取得联系
这次到兴化,张升文特地带来玛纳斯张氏宗谱。张升文说,这版宗谱是由张麒的16世孙、翰林院官生张洪琚所修。从修谱的记载来看,他在公元1770年前后,曾离职,从家乡张家沙滩出发,历时两年,回老家抄家谱两卷。那时候交通不便,能从遥远的甘肃到江苏,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张洪琚有一个要好的朋友调任到江苏任职,他就跟着一起过来,这才将老家的族人跟甘肃族人联系在一起,之后和兴化又失去了联系。
张升文说,此次来,一是为了寻根,另外他想考证一件事。据族人从族谱中考证,他们这支张姓始祖为张挥,80世为张良,119世为张载,125世张化孙,126世张化孙的18个儿子,而126世、127世、128世与先祖张万镒、张辛贰、张麒、张礼之间的传承关系,他们还没找到线索。如有知情者,还请告知。
“现在,新疆、广西、内蒙古等地的张氏后人已经有了联系,大家都特别希望能联系上张麒在兴化的后人。”张升文说,两地族人从16世—23世的辈分应该是相同的,依次为洪,可,品,祥,世,承,绪,远(元)。
如果兴化当地族人看到这则报道的话,希望能与他取得联系。他的手机号码是18016867308。
“第一元勋”匾额的由来
“第一元勋”张麒,原名张天麒,祖父叫张万镒,父亲叫张辛贰。祖籍泰州栟茶场(今如东县栟茶镇),后迁居兴化草堰场(今大丰草堰镇),晚年定居兴化城,在原“百岁坊巷”内建有张氏宗祠和张氏府第。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麒在兴化白驹场(今大丰市白驹镇)随同张士诚举兵反元,杀死盐场弓手邱义和作恶多端的盐场劣绅,先后攻下了草堰、戴窑、兴化、泰州、高邮等地,威震大江南北。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张麒随张士诚攻下苏州,并将其更名为隆平府,作为张士诚义军大周政权的政治中心。其后,张士诚委派张麒戍守淮东地区(今苏北、苏中一带)。因张麒“悉有美政”,所以深得所辖地区百姓的拥戴。为此,大周政权的翰林应奉王集称赞张麒“所志宏远,当时莫有知者”。后来,他又被委任为江浙行省(今浙江、福建及江苏、安徽、江西部分地区)左丞,镇守湖州(今浙江湖州),并封为清河郡公。
自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朱元璋发动对张士诚政权的进攻。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势力后,即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率部围攻湖州。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为保全湖州全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顺应全国统一形势,张麒叹曰:“无俾锋镝毒吾民!”遂开城归附,后将原名张天麒改为张麒。此举得到朱元璋赞赏,拜他为江西行省(即今江西部分地区和广东)参政。后来,张麒又随同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明洪武三年(1370年),被提升为南直隶省(今上海、江苏、安徽及江西婺源地区)左丞。为此,兴化“四牌楼”上悬有旌表张麒对明朝开国有功的“第一元勋”匾额。张麒的儿子张礼,世袭指挥佥事,后远征安南(今越南),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朱元璋封为广西卫所镇抚。
来源:泰州晚报
编辑:陈欢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