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姜堰|借外力强内功 推动实验室与生产线“双向奔赴”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5-04-03 18:46:03 查看数:0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姜堰区坚持“两手抓”,通过搭平台、引资源,培企业、解难题,弥补无高校院所、缺创新平台、少领军企业等短板弱项,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新路子。

低温环境下,储能电池容量小、充电难、寿命短,一直是相关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双登集团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合作,研发出行业内首款通信低温智能钠离子电池。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该产品成本降低了30%以上,循环寿命超过4000次。

双登集团技术总监孙全说:“双登主要负责钠离子电池的电极以及隔膜的设计,清华大学主要负责电解液的设计,包括电解液体系的构筑以及功能性添加剂的引入。我们现在可以实现钠离子电池零下20度的满功率充放电,零下30度可以功率充电。”

目前,这款钠离子电池已量化生产,在西藏、青海等地实现示范应用,并中标国内首个通信基站储能钠离子电池采集项目。

地方龙头企业牵手国内头部高校的纽带,是双登集团在北京设立的离岸创新中心。生产线上的难题在实验室解决,实验室里的成果在生产线应用,两者实现了精准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基于无高校院所、缺创新平台的困境,姜堰区在上海打造了1个离岸创新中心旗舰店,又分别在南京、深圳、上海、武汉建设4个不同类型的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同时鼓励创新领军企业在外建设N个离岸研发中心,构建起“1+4+N”离岸创新网络。

姜堰区科技局副局长陆勇斌说:“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到创新资源密集的城市,整合所在城市的各类科创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招商和产学研活动,发挥离岸创新研发的‘前哨站’作用。同时,我们对平台建设、落地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奖补,比如全职引进的研发人才,最高连续三年,每年奖补3万元。”

利用4个区域离岸创新中心、24个企业离岸研发中心,2024年,姜堰区共引进离岸创新项目43个,落地项目5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最近半年多来,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徐巍经常到访位于姜堰区的江苏众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新投入的一款设备“把脉问诊”。众源新材料主营高温耐火材料,谋求技术转型过程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但后续调试、优化等工作缺乏经验。得益于高校专家的介入,众源新材料的难题迎刃而解,生产线顺利全面投产,年产量从1万吨提高到3万吨。

徐巍说:“给它设计了一个超高速的搅拌机,实现每分钟3000转的高速搅拌,速度相较于国产的搅拌机,性能上提升了不少。第二方面,给它混料设备设计了锤头,加速粉料的出仓。”

徐巍还是姜堰区产业链创新导师团的成员。这个导师团遴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18所高校科研院所各领域的专家教授,实现了产业链全覆盖。2024年,导师团常态化开展专家巡诊18场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8项。

截至目前,姜堰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89家,每万家企业法人高新技术企业、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数量均位居泰州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分别高于省、市平均水平12.1、14.5个百分点。

姜堰区科技局局长纪立说:“以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区’政策为契机,推进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立体化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引入创新资源。同时,不断提升离岸创新中心运营质效,攻克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厚植发展新动能,为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冲刺千亿姜堰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记者:聂庆桢 黄俊

编辑:周慧敏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