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共襄船海盛举 共话向海图强
第三届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以“聚势向新·智领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各方思想碰撞、深入研讨、加强协作,共襄船海盛举,共话向海图强。
在主题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中船集团首席专家陈刚作《中国船舶设计能力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赫晓东作《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及应用》报告。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马勇作《新一代航运系统下船舶智能航行关键技术动态》报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杜君峰作《海上新能源开发技术与装备》报告。四位专家围绕产业配套需求、新技术应用、智能航行、海工装备等,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行业前瞻,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赫晓东说:“我们是做复合材料的,是所有船舶海洋装备制造的物质基础。一代新材料,就会产生一代新的装备,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船舶是泰州的一张名片,我们来这以后,希望通过复合材料,给船舶产业做一些贡献。”
在全球航运绿色转型、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船海产业如何抢占技术制高点、构建核心竞争力?在高端对话环节,来自江苏科技大学、浙江省海岛绿色能源及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中船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德国劳施保施集团、中国船级社江苏审图中心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水制氢应用前景、电动力技术与船舶产业链融合等前沿课题进行了对话交流。
来自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聚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大连海事大学、中船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的专家,围绕智慧工厂建设、船海装备EPC一体化智能管控、电池动力在内河集装箱船舶上的应用、船舶碳足迹评价方法学及重要意义、全深海系列绞车自主研发、国产吊舱推进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现状、船用复合材料支承绝热模块应用等作技术分享。
无锡东方高速艇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凤磊说:“这些报告的层次贯穿了智能制造,智能船舶、绿色船舶、高技术船舶一系列,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泰州是大型船舶、船舶海工的制造,我们无锡是船艇行业,小型化的,这些小型化船体的配套,很多都来源于泰州。”
大会还搭建企业与专家交流的平台,开展“面对面”技术服务供需对接。
世界造船看中国,中国造船看泰州。泰州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世界最大的船用锚链制造基地,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稳定在全省的1/2、全国的1/5、全球的1/10,“泰州板块”在世界造船版图上占有重要一席。2024年,全市船舶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744亿元,同比增长20.6%;船舶产业完成进出口67.2亿美元,同比增长92.1%,形成了以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成为推动泰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活动中,大家觉得泰州近年来积极抢抓船舶产业发展机遇,深化结构调整,加强政策引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连续三年聚焦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举办技术创新发展大会,这既是加快推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泰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示要求的有力实践,对于泰州致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船舶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研究员张天财说:“这么强大的专家团队,我觉得未来,在市科协、中船集团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在这一块可以不断深化,推动从制造到智造推广的延伸,为国家海洋战略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
泰州市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金说:“每一次都能云集很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泰州船海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发展大会更像是一个平台,让泰州船海企业能及时了解到船海发展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记者:梁军 金小鹏 王娟
编辑:钱宇璇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 关注|省政协领导率调研组来泰州开展专题调研2025-03-28
- 关注|“全球服务商”走进泰州 更好护航企业出海2025-03-28
- 预告|12345政风热线:市区两级司法局、江苏致邦(泰州)律所3月2025-03-28
- 重磅|事关疗休养、消费券、慰问标准等2025-03-28
- 快讯|江苏将新增一座机场!2025-03-28
- 悦读•美文AI说|刘仁前:故乡的野菜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