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聚焦|泰州:锚定“百姓富”目标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4-12-13 19:34:15 查看数:0

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情之所牵。锚定“百姓富”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十年来,泰州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以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为纲,以促进农村低收入农户和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双增收”为本,以防返贫、强监测、抓项目、统帮促为抓手,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旺起来,村民的“钱袋子”自然鼓起来。在兴化市大营镇有富果蔬专业合作社,200多名工人错落有致地分散在田地里,熟练地进行移栽工作。这个合作社种植了400多亩洋葱,年产量有1600多吨,而丰收的洋葱则会储存在冷库里,错时销售。由于种植效益较高,洋葱种植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来许多周边村民到合作社打工。

兴化市大营镇去年洋葱种植面积达6000亩,今年扩大到了8000多亩,并向周边乡镇、友邻县市辐射达15000亩以上。种植洋葱,从育苗、栽植到收割,用工量都非常大,每亩田大约需要30个用工,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兴化市大营镇副镇长王继宏说:“我们就帮本地的老百姓切实解决了出门打工难的问题。有的老百姓整个在洋葱这一季,从育苗到栽植到收割,最多的每个人能达到6000元左右,正常的都在3000元左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短板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为此,泰州市通过推进各项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810元,是2014年的2.1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4年的2.08:1缩小为2023年的1.87:1。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为8.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1.01亿元,村均147.47万元,同比增长3.1%,30万元以下收入村全部消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遵循总书记指引,泰州市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在泰兴市元竹镇芮徐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来到低保户李士英家回访。几个月前,她居住的平房意外失火,房子几乎被烧光。得益于镇政府年初为她购买的防贫保险,承保保险公司及时将理赔款24300元打卡到户,让她家的房屋得到及时修缮、恢复。


防贫保险是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作为“阳光扶贫”健康补充保险的衔接险种,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特殊人群,帮助解决这部分群体因疾病、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收入骤降、支出骤增而带来的困难。2023年,全市下拨2000万左右防贫综合保障保险项目资金,将全市低收入人口65556人和6182名困境儿童纳入防贫综合保障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40亿元。运行以来累计实现赔付(含基金救助)超4000万元。在医疗支出方面,全市共有1203名低收入人口因病支出超过7000元返贫线,经各级乡村振兴部门核查并对有返贫风险对象落实相关救助措施,无一人返贫。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帮促指导处(区域发展促进处)处长王恒说:“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突出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常态帮扶‘两个重点’,聚焦发展帮扶产业和帮扶项目‘两个关键’,着力优化挂钩帮扶和社会帮扶‘两股力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推动重点帮促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泰州分院助理研究员陈燕说:“未来,需要着力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市域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


记者:马晓斌

编辑:周慧敏

责编:悦鸣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