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龙年泰州说龙
兔返蟾宫辞旧岁,龙踏祥云迎新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集神圣尊贵、威武强大、无上智慧于一身,不仅位居五大瑞兽、十二生肖之列,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生肖龙年因此倍受珍视。十二生肖中,龙也是唯一一个想象中的动物。
△2024泰州望海楼灯会中的龙灯(陈金云 摄)
南唐昇元二年(938),首任泰州知州褚仁规在《泰州重展筑子城记》中,称赞新筑的子城“仰望而叠排雉翼,俯窥而细甃龙鳞。瑞气朝笼,祥烟暮集。”他以“龙鳞”形容自己亲自修筑的这座新城的外观,可见他对自己的杰作十分满意。明《〔崇祯〕泰州志》卷之一形胜有载:“天目山……王仙翁诸仙尝隐是山。有二井,仙翁临升举,藏灵宝五符、杖履木鞋、隐形帽于左井,封鐍甚密。元丰二年(1079),发运使蒋之奇致礼请祷,开右井,得鹿角数十丈,又获金龙七、玉璧三十六。”北宋蒋之奇掘井所获金龙,可能是“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用以驱邪、避妖、赈灾。
△近代青花云龙小茶碗(泰州市博物馆藏)
△南宋双龙壁(位于靖江生祠岳庙)
泰州地区有不少以龙为主题的文物。如市博物馆的唐代龙凤铜镜、明代酱釉龙纹花卉陶罐、近代青花云龙小茶碗,单声文物珍藏馆的清代象牙雕九龙玺等。在靖江生祠岳庙,有一块宋代双龙壁,只见两条昂首拱背的娇龙围着一颗宝珠嬉戏,刻工细腻、栩栩如生,龙头、龙须、龙爪、龙尾、龙鳞都清晰可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擅长呼风唤雨,古人把龙尊为镇邪伏魔、保境安民的护佑者。江淮水城泰州,兼具长江流域和里下河流域水文化基因,先民们对龙王敬畏有加,希望能带来风调雨顺、一帆风顺,免受洪涝旱灾、惊涛骇浪之苦。姜堰区夏朱村有龙王禅院,高港区刁铺有龙王庙。靖江市靖城街道、泰兴市广陵镇都有一个龙王村,是因为这两个村历史上有龙王庙。与龙有关的地名也比较多,譬如海陵的龙溪港、伏龙桥,高港的龙窝口、接龙桥,姜堰的新龙村、百龙桥,兴化的龙舌津、兴龙村,泰兴的老龙河、龙稍港等。
海陵区九龙镇,与明代才子清官储巏有关:传说储巏母亲去世后,风水先生为其母选择墓地,发现城西九里沟之北为龙脉所在地,地下泉水乃九条龙戏水之源。在开挖墓穴时,产生震响,泉眼中九股急流汇成九宫八卦格局,蜿蜒向北流去,于是,此地被称为“九龙”。相传黄帝乘龙升仙,与泰州颇有渊源的南宋陆游在《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中,对两赐寺名的宋徽宗去世有所提及,“於皇徽祖御飞龙,臣民荐福遐迩同”,并称赞光孝寺“层阁閟奉龙鸾踪,荣光夜起腾长虹”。在海陵后八景《梵宫花雨》一诗中,清代两淮盐运使乔松年盛赞光孝寺“岌嶪丹楼远似霞,神龙常护梵王家”。该寺藏经楼中,藏有清乾隆版《大藏经》(俗称“龙藏”)7000多卷。
△溱潼会船节中的龙船(胡兆明 摄)
民间不少民俗活动也与龙有关。每当传统节日或庙会、会船等活动,舞龙灯是泰州民间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兴化沙沟板凳龙舞由乡民敬香时自带“拜香凳”演变而来,首尾两张凳分别贴有龙头、龙尾图案,中间的凳贴有龙身图案,多张小凳凑在一起,便形成了整条龙。表演形式灵活,人少时常表演独龙腾空、二龙戏珠造型,人多时则表演五龙闹海、九龙会聚造型。2007年,沙沟板凳龙舞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沟板凳龙舞
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万历〕兴化县新志》卷之四风俗记载:“端午……龙舟竞渡,角黍馈遗,屈原遗事也。”如今,精彩的龙舟赛事经常在凤城河举办。泰州人创作的文艺作品中,也不乏龙的形象,如施耐庵著《水浒传》中,有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还有出洞蛟童威。在“大败高俅”故事中,有其母梦黑龙而生、熟悉水战的水军统制刘梦龙。《西游记》由吴承恩著、华阳洞天主人(一说为兴化“状元宰相”李春芳)校阅成书,书中共出现26条神龙,其中有17位龙王、2位龙婆、2位龙子、5位龙女,尤以东海龙王、白龙马、泾河龙王等较知名。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更是家喻户晓。龙和凤均代表吉祥,龙凤一起出现多表示喜庆之事。泰州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梅葆玖父子都曾出演过经典剧目《龙凤呈祥》。
△京剧《龙凤呈祥》剧照
因为龙神通广大、寓意吉祥,所以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姓名中也常带有“龙”字,如南明重臣解学龙、棋圣黄龙士、泰兴知县龙璋、支边烈士孙龙珍、书法家孙龙父等。人们用“鲤鱼跳龙门”比喻科举中第、飞黄腾达,《〔崇祯〕泰州志》的《五十韵诗》中,即有“月台澄兔彩,文庙协奎光。泮水鱼龙化,崇台凤鸟翔”的诗句。
人们的饮食也离不开龙文化。明代,龙爪豆已成为泰州物产。兴化垛田等地广泛种植的龙香芋,因个大敦实、香糯嫩滑、营养丰富,成为人们喜爱的特色无公害农产品。人们常吃龙须面、龙须糖、龙须酥,因其又细又长、形似龙须而得名。据说,兴化产的五龙草、紫金龙两种草药,浸酒治筋骨病有奇效。
△泰州(扬派)盆景大师万觐棠遗作“龙马精神”
△“龙腾水乡幸福图”面塑(钱启翥 钱宏斌 摄)
在泰州,盆景、宫灯、竹编等非遗技艺中,常有龙的形象。为迎接甲辰龙年的到来,近日,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姜堰面塑传承人王洪祥制作了长6米多、宽约3米的巨型面塑“龙腾水乡幸福图”,10条彩龙穿梭飞舞,气势恢宏,企盼新年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来源: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编辑:曹佳蓉
责编:赵倩倩
审核:戚翔 闻栋
- 新春贺词!万闻华市长的新春祝福来了……2024-02-09
- 时政|万闻华在六届市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24-02-08
- 时政|六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召开2024-02-08
- 时政|中国共产党泰州市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决2024-02-08
- 扩散|扬州泰州国际机场重要提醒2024-02-09
- 利好|泰州这些人,将受到优待优惠……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