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凤凰路观察|3个66%!对于泰州意味着什么?

来源: 编辑:陆楚媛 2024-01-01 10:25:00 查看数:0

凤凰路观察 | 观察泰州城市发展大方向,致力高端、深度、品质悦读

3个66%,对于泰州,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66%,是“1+4”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

第二个66%,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

第三个66%,是2023年集聚青年人才数量的增幅达到66%。”

这是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在2023年泰州市科技·人才活动周上透露的信息。这3个66%,分别代表着当前泰州产业的厚度、创新的浓度和人才环境的热度

数字传递了一种信号,为泰州产业构建和背后的支撑作了精准画像从数字解码产业发展,可以窥见新的发展动能也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到区域核心竞争力

在区域竞争中,制造业也愈发成为各地竞相发力的“主战场”。泰州正在打造的“1+4”主导产业,即“一个体系、四个集群”,分别是:大健康产业体系、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集群、化工及新材料集群、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1+4”产业格局被比作当下地方经济“稳”与“进”的“压舱石”

围绕“1+4”产业布局,产业强市主线贯穿始终,泰州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攀升。放眼看,3个66%的比例还在提高,随着百分比的拉高将牵引城市能级澎湃跃升。

优势产业坚守长期主义

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在靖江的江苏新时代造船码头,三艘20.8万吨散货船相继下水调试。连续十天,该船企有12艘(次)在建的散货船、集装箱船及化学品船出坞、试航。如今,LNG双燃料动力船舶、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些代表世界最前沿船舶制造技术已在泰州造船业全面“落地生花”。尤其是靖江船企染指的LNG运输船建造,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与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并称“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图片来源:泰州海事

从船企突破技术瓶颈、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到周边配套企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靖江已逐步构建“两船一链,全型号、多配套”的产业格局。

“两船”,即新时代造船和新扬子造船这两家龙头企业。2023年仅上半年,扬子江船业继续保持全国手持订单的第一,新时代造船的完工量则排名全国第一;“一链”是亚星锚链,作为中国大型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及附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其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占全球市场60%以上;“多配套”则指的是在船舶配套方面,有船用舵轴、电机等动力系统产品生产企业,以及锚链、泵阀、电缆等一批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目前船舶产业配套率达到40%以上,这些配套企业,一方面延展着造船业的产业链,一方面又降低了船企的成本,推动当地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仅上半年,靖江造船完工量占全球11.9%、全国的24.1%。一个县级市的造船量,竟然比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全国都要多。在泰州第一个“66%”中,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堪称“定盘星”,去年前10个月以34%的增速为制造业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展现出不一般的产业爆发力和强大的发展韧性。

凤凰路观察注意到,事实上,海工船舶行业正在迎来一个高景气度上升周期。2022年,通泰扬三座沿江城市组团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成功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沿江造船图谱分布中,一方面有利于各自找准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资源整合、补足短板,进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携手“造大船”。

一个船企、一个药企,这两张牌俨然成为泰州对外响当当的产业名片5年斩获9个IPO,泰州大健康产业投资潜力完全藏不住了。在2019至2022年这一期间,泰州共收获了9家上市医药企业。同样,一级市场近年来同样声量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开始,泰州共在医药领域完成32起融资。

资本市场上,“泰州医药”板块加快隆起。一场蕴藏着泰州医药产业的投资机遇已经拉开序幕。凤凰路观察了解到,泰州疫苗产业集聚度全国最高,目前已集聚10家人用疫苗企业、4家动物疫苗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除了近几年上市的金迪克生物和瑞科生物,以及正在冲击上市的中慧生物,其自主研发的慧尔康欣疫苗最近获批上市,这也是国内首个正式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当前,泰州大健康产业正加速“出圈”。由泰州牵头的“泰连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站在大健康发力的风口,2023年泰州大健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单单医药产业规模就能占到全省五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

筑牢优势产业、行稳风口产业,这两手牌成为泰州产业发展的硬核打法数据显示,2023年1至10月,泰州市“一体系四集群”产业合计完成产值4475.21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1%。优势产业坚守长期主义,在聚力打造“1+4”中,泰州跑出了产业强市“加速度”。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百年名校”牵手“健康名城”。2023年10月30日,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揭牌启用。该中心将以产业为基、以创新中心为媒,致力构建科技创新新生态,致力成为国际先进的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和促进基础向临床转化的平台基地。

不止是这一所创新研发中心,这几年,泰州敞开怀抱拥抱大院大所,已经在悄然不觉中抢到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及科创平台。

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赫晓东教授是哈工大泰州创新科技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2018年,泰州与哈工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共建哈工大泰州创新科技研究院,赫晓东参与了哈工大泰州创新科技研究院的创建、运营等工作,并先后担任董事、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

他领衔的这家创新科技研究院是一所科研及成果孵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其“高硅铝/梯度高硅铝项目”工艺技术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被广泛运用于航天航空、空间技术及军工领域。项目投产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实现了“中国造”,也为泰州深耕细作化工及新材料集群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来自大院大所的“智慧头脑”,与泰州碰撞出的火花,一定程度提升了泰州科技进步贡献率。相当长的时间内,泰州科技创新方面,无论是高峰还是高原都有短板。放眼省内,与南京比,在宁高校林立,具备深厚的科教底蕴的省城,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势能非泰州所能及。与苏锡常比,苏南城市间协同创新越来越深入,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一体化发展,而一江之隔的泰州还在模仿与追赶。即使是与南通和扬州两个苏中城市相比,在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建设上也略显不足。

先进制造业的实力如何,并不单纯看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工业产值的高低,科创生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才是衡量城市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这也是长三角很多工业大市、制造强市排名差距较大的原因。

基于此,泰州从企业、研究院、离岸创新中心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科创生态体系,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培育研发载体与科研成果,在提升泰州第二个“66%”中,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些年,泰州主攻并引进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大院大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9家,加速高端创新资源聚合裂变,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33家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本土创新难题,泰州还积极推动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目前,已在上海、南京、深圳、北京等地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4家,7家投入运营,与清华大学、长三角国创中心等15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2023年以来,泰州与省、市产研院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按1:1:1的比例设立3000万元“揭榜挂帅”专项资金池,围绕“1+4”产业体系,遴选出企业自投资金高、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应用面广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原则,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力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截至目前,泰州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895家,高新技术企业1601家,省级瞪羚企业3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

泰州,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全面起势,正在深化。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双向奔赴为激发这座城市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基础,找准了方向。新质生产力,对于泰州庞大的产业体系发展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面对。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点是“生产力”积极推动现有主导产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沉下心做好生产力塑强的文章,泰州选择了由“智”及“质”的新赛道,以此拉动新质生产力快速成长。“牢牢把握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抢抓‘智改数转网联’发展机遇,为泰州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泰州市市长万闻华指出。

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是泰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龙头企业。这家企业集汽车零部件研发、模具制造、焊接自动化集成、零部件生产于一体,是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国内11家汽车厂的一级供应商。4年前,新程汽车公司就开始实施设备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信息系统高度集成三个层面的“智改数转网联”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实现企业数据的纵向集成与智能分析、产品研发、工艺规划、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和供应链等高效协同。“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后,人均产值提升了9%,单位产出能耗降低了9%,交付时间缩短了5到10天,设备效率提升了20%。”新程汽车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谢栋炜介绍。

2023年以来,泰州全市已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940个,8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创成省智能工厂(标杆工厂)24家、省5G工厂3家,各项指标均名列全省前6

凤凰路观察注意到,“智”,如今是一座城市链接八方的信息、速度与效益的高效产业经济新桥梁泰州不断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正从政府侧、资源侧和企业侧等多方发力,构建起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体系,泰州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越来越多,为产业进阶发展储备了新动能。

构筑“近悦远来”的大环境

在2023年11月5日举行的第六届进博会上,跨国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宣布在泰州增资1.9亿元建设安达释生产线,将泰州打造为阿斯利康糖尿病产品的全球生产供应基地。这是在2022年增资1.8亿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投资,阿斯利康旨在持续引入糖尿病药品核心技术以及完善全产品生产链供应链。

“在专利申请、设备引进,包括生产方面的支持,政府部门奔走了很多。阿斯利康被泰州诚意满满的营商环境打动,决定把百亿级的糖尿病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放在了泰州。”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说。

产业发展,环境为金。营商环境,企业最有发言权。找准制约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泰州努力改变营商环境,常态化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早茶峰会”“政企圆桌协商会”“企业家说”,深入开展“三服务一优化”走访活动,完善百企观察员畅通“12345”营商环境专线、“泰好办·民企服务热线”,多形式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

在企业眼里,泰州营商环境有“软”的一面,比如在全国率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统筹26个市级机关部门制订100项联合抽查计划,做到“一次上门、多项检查、多项服务”;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发布全国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标准体系要求》。

另一方面,泰州营商环境又有“硬”的一面,进一步压缩部门自由裁量权,做到应办尽办、能办快办、不能办的坚决不办,用制度和技术构建“部门办事不看人、企业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尤其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坚决向严重违法行为“亮剑”。2023年,泰州发布了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的十条措施,条条有针对性和刚性,进一步要求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

当好政策力度更大、审批速度更快、服务温度更高的“金牌保姆、金牌店小二”,光顾泰州的“回头客”自然就越来越多。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首次发布10个“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泰州榜上有名,也是社会特别是企业界对泰州城市营商环境的认可。

产业要高质量发展,没有营商环境不行,没有人更不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一直是泰州心头隐隐的痛。尽管这座年轻的地级市才27岁,但面临着人口流出的烦恼。面对老龄化挑战,泰州适时提出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力构建“泰有引力”人才生态,使城市成为青年人才的“合伙人”,实现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为此,泰州先后出台“青年和人才8条”,以干货、实招为主,都是真金白银,力求精准供给、富有实效。

渴求青年和人才,泰州可谓诚意满满。去年以来,泰州北上南下西进,先后到哈工大、香港理工大学、中科大、西安交大等境内外高校和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省内高校招才纳才,紧扣“1+4”产业导向,高标准推进专线活动。泰州也力争用3年时间走进100所左右高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0万个以上优质岗位

凤凰路观察关注到,这几年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势头不减,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依然存在。但制造业是泰州的“家底”,也是吸纳青年和人才的“蓄水池”。在一场人才争夺战中,成功让人才“链”上了泰州截至目前,泰州市人才资源总量近100万人。令人振奋的是,2023年集聚青年人才数量的增幅达到66%。2023年1-7月份,泰州已集聚青年人才17595人正因为广大青年和人才的积极参与、担当作为,泰州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泰州发展最大的底气在制造业、最强的动能在“1+4”主导产业。泰州“1+4”主导产业发展施工图和时间表上清晰地写着: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4个特色产业集群规模达5000亿元

这是一个城市的雄心,也是信心决心所在。面对新时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完成这一进度条,需要时间,也需要定力。唯有在坚守与创变中拥抱新未来,才能使泰州成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总策划:王 飞  孙小平

策划:刘 芳

撰稿:戚 翔

本栏目编辑:吴 超

编排:余 盈 采 薇 唐顺平 陆楚媛

责编:周 静

主编:戚 翔

审核:孟海燕

监制:朱建珊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