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聚焦|央视报道泰州:《地理·中国》探秘“锅底洼”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3-12-31 23:41:50 查看数:0

今天

央视聚焦泰州

《地理·中国》探秘“锅底洼”

在我国的地形图上,有一处十分独特的区域叫里下河地区。这是一处特别的碟形洼地,是江苏省长江与淮河之间最低洼的地区。其中兴化市位于里下河腹地,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貌似是“釜”一样,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是“锅底洼”。特殊的地貌在过去,曾经导致这里水患频发,饱受洪水泛滥、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的困扰。千百年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是如何克服水患,创造出湖荡、沼泽地带独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将“锅底洼”塑造成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的呢?

垛田

为了解开其中的疑问,《地理·中国》考察组跟随相关专家来到兴化市,展开考察。刚到兴化,大家就被眼前大片的油菜花花海,深深吸引。只见,油菜花田密布在广袤的湖荡之中。这些田地或方或圆、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形态各异且各不相连,宛若千洲万岛。当地人介绍说,眼前这种一条条水道围成的田地,被称为“垛田”。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秀美的垛田风光,不仅吸引着各地游客来此驻足观赏,也吸引着许多绘画爱好者来到这里采风。四面环水、形状各异的垛田,和垛上辛勤劳作的农民,为绘画爱好者带来不竭的创作灵感。然而,令大家好奇的是,在兴化为何会形成如此独特的地貌景观呢?

垎岸

除了垛田,在里下河地区,还存在着一种与垛田颇为相似的独特地貌叫“垎岸”,当地人也称为是“垎田”。《民国泰县志稿》中记载:“八卦阵,在港口镇,沟港纷歧,垎岸罗列,其中四通八达,入其中者,几不得出”。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港口镇的垎田,就像是八卦阵一样,方向难辨、极易迷路。这志书中所说的港口镇,是现在的泰州市海陵区的华港镇。关于垎田,当地一直流传着众多的传说故事。

相传,岳家军与金兵在垎岸狭路相逢。金兵在“八阵图”里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个沟漕港汊中的岳家军,一声擂鼓,如快闪,飞出轻舟无数,长篙钩镰,致使敌人一败涂地。那么,这宛如“八卦图”的垎岸地貌,究竟与垛田有何不同之处呢?

“十八帮”

里下河地区的百姓,向水索地,垒土成田,创造了垛田、垎岸,在此生息繁衍。向水而生的渔民,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位于兴化的沙沟古镇,是一个湖荡分布较多的地区。那里的人们世代以捕鱼为生,还创造了独特的捕鱼方式叫“十八帮”。那么,这“十八帮”有何特别之处呢?

湿地

里下河因水而兴,几千年来,水的泛滥与归流,盈满与干涸,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但同时也赐予了这片区域,难得的湿地系统。溱湖位于里下河地区,隶属于泰州市姜堰区。

这里河、港、湖、湾星罗棋布,湖边长满了柳树,柳条低垂,随风摇曳。溱湖属于国家级湿地公园,面积近26平方千米,拥有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是全国少见的淡水湿地。

溱湖自古以来和大海亲近,约8000年前的一场海侵,这里形成了潟湖,经淮河,过溱湖,入黄海,形成三水交汇处,从而孕育了这颗江淮明珠。

垛田、垎岸、“十八帮”、湿地,它们之间看似独立,却表现出人们在里下河这片地区生活态度的改变。从早期的围水造田,垒土成垛;到创造渔业生产工具,以水为生。如今,人们格外珍惜这片有限的土地,悉心保护着身边来之不易的湿地环境。生活在里下河的人们,用一种传统而富有地域特色生态模式,维持着人与水的平衡。

我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从古至今无论是在高山、平原、湖泊、河流定居的人们,都在无时无刻探寻着大自然的秘密,寻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无论是垛田、垎岸,还是传统的捕鱼方式“十八帮”,都是先辈们在里下河这片水世界,为了适应自然而创造出的生态文明和文化印记。使里下河这片历史上的水患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点击查看央视报道


来源:央视影音

编辑:汤晨洁

责编:宋涔玮

审核:戚翔 闻栋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