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华日报》:家门口享受优质优价医疗服务 泰州试点组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今日
《新华日报》刊登文章
家门口享受优质优价医疗服务
泰州试点组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全文如下:
“不出老圩就开了刀,还是兴化第五人民医院的专家开的,算下来比去镇上少花了1000多元钱,比去城里不晓得要省多少钱呢!”兴化市安丰镇吴思村的吴奶奶一脸开心。
今年85岁的吴奶奶患有痔疮,行动不便。最近听说老圩卫生院已经和兴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安丰镇卫生院并成一个大中心医院了,在那儿看病一样能治好,她才放心去老圩做了手术,主刀医生是大中心医院统一安排的。
吴奶奶在家门口享受到二乙医院诊疗,还按首诊88%的比例报销了费用,这得益于泰州市今年推行的一项创新举措:打破医院间、乡镇间以及医院层级间三重界限,创新组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分类试点整合资源
基层医院有了更大空间
为促进上级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泰州市近年来成立了13家医卫共同体,但部分运行未达到预期效果。为打破这一局面,泰州市委编办、市卫健委联合开展多轮调查研究、专题研讨,决定从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试点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农村医卫机构。
今年下半年以来,泰州在3个市(区)分别试点组建1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在兴化推行“跨层整合”,将地处安丰镇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兴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安丰、老圩、中圩、下圩等4家一级甲等卫生院整合,建成安丰镇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在靖江推行“跨镇整合”,选取新桥镇和东兴镇为试点,依托新桥镇现有的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将东兴镇的东兴卫生院、惠丰卫生院纳入其服务辐射管理范围,形成新的扩大型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在姜堰推行“跨院整合”,将溱潼镇的沈高和兴泰两家卫生院整建制并入已具备二级医院资质的溱潼人民医院。
泰州市委编办事业处处长苗建霞介绍,新整合组建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设立“总院+分院”,以“全科+特色专科”模式运行,以“事业编制+备案制”方式保障人员配置,实行编、人、财、物、业务、绩效“六统一”管理。统筹后,医院布局更合理,机构更简洁,各类资源配置更精准,使用效益更高。2023年,预计这3个试点地区乡镇卫生院精简66.7%,医院内设综合性科室和行政人员大幅减少,可节约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避免了重复购置CT机、分析仪等大型设备,省下来的钱用于发展特色专科、康养服务等。
深造晋升机会增多
基层医生有了更好奔头
一份统计显示,2020—2022年,泰州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到岗率仅为67.6%,且个别县区基层执业医师流失率达12.2%。究其原因,是基层卫生院岗位历练、课题研究、深造晋升等机会较二级三级医院少了许多。
安丰镇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下圩院区负责人殷松嵩说,以前下圩卫生院有空编招不来人,而兴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已超编6人没法招聘,现在合并成一个中心,一下子盘活了28个编制,为今后统筹补充各院区人员创造了必备条件。
泰州市卫健委基层处处长周孝平认为,允许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在保证卫生执业准入要求的前提下,放宽报考条件,降低开考比例,实行常年招聘,各院区人员统一管理调配,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人员专业水平。
溱潼镇医疗卫生中心兴泰院区助理医师杨钰说,组建中心后,她被统一调配到溱潼人民医院心超室跟岗学习3个月,这段时间感觉明显提升了心电图、超声技术,对将来成长为业务骨干充满信心。
家门口享受优质优价服务
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组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在安丰镇医疗卫生中心中圩院区医养中心疗养的范老伯,“老慢支”发作期间得到中心总院张正斌主任的“上门诊疗”,并被送到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姜堰区兴泰、沈高一大批糖尿病患者也不用再跑到溱潼镇上,在分院就接受了溱潼人民医院专家治疗。
因为看得见的实惠,越来越多的乡亲选择在家门口看病。今年以来,泰州3个试点地区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由63%提高到76%,基层上转率下降约20%,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5%。
泰州市委编办副主任孙兰表示,下一步将因地制宜建设更多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群薪
责编:周静
审核:戚翔 闻栋
- 招聘|招24人!全额事业编!2023-11-16
- 出行|注意!市区多个道路通行空间已经……2023-11-16
- 速看|提醒!市区永兴路多人被查!2023-11-16
- 主播悦读|女儿眼中的“万首诗翁”王退斋2023-11-15
- 聚焦|朱立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暨财经委员会会议2023-11-15
- 时政|市政府党组开展主题教育正面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