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兜牢民生底线 擦亮幸福底色
9月27日上午,姜堰区召开“努力推动姜堰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专场,围绕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姜堰区发改委、民政局、人社局、卫健委、罗塘街道、梁徐街道分别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姜堰区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民生保障、促进富民增收。2022年,姜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117元,同比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6:1,首次降至2.0以内。今年上半年,姜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305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列全市第1。
从2006年开始,姜堰区连续17年实施民生实事工程,累计办理民生实事项目300多个,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相关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受到广泛好评。今年,经姜堰区人大全体会议票决,共确定16项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部达超序时,其中,校园技防提升、校车运营服务、城市书房建设、妇女健康保障、文化惠民演出等5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就业问题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姜堰区紧扣“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主线,以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为工作重点,加快公益性岗位开发速度,将城乡公共管理服务、邮件快件收发、残疾人服务等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组织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开展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工作,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上半年,姜堰区城镇新增就业445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12人,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个,兜底安置困难人员251人,帮扶1227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看病难”是老百姓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姜堰区围绕“便民、惠民、利民”创新服务举措,大力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活动,不断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姜堰区成立市二院、姜堰中医院、溱潼人民医院、张甸中心卫生院为牵头医院的4个医共体,在基层设立31个专家工作室、19个联合病房;加快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里下河、西南、东南3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推进194家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提档升级;先后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4个,市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9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省级基层特色科室3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22个,提升疑难病救治能力。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姜堰区着力打造“堰上康养”15分钟养老服务圈,精准实施特需服务,为300名高龄、经济困难空巢独居老人安装移动空调,为500户空巢老人家庭安装红外健康监测仪等智能看护设备,精选养老联盟商家,遴选197户商家,完成服务工单5548例,居家养老层次更加鲜明;建设10家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市首家失能老人助浴中心正式运营,成立“1+13”助浴联盟,为1713人次老人提供助浴服务,筹资1200万元建设2个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内涵更加丰富;公办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比例达70%以上,养老机构入住率超过50%。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姜堰区质效并举管理儿童事务,做实“守护‘姜’来”未成年人关爱品牌,落实困境儿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模式,困境儿童应保尽保率100%,实现免费健康体检;为50名困境儿童开展助医助学服务,征集落实微心愿790个;常态化为6000多名学生、10个社区提供专业心理测试、咨询、疏导、团体辅导等服务。
做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考验政策“温度”。姜堰区强化社会救助兜底,调高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立数据库7439户8865人,发放救助金5300多万元;定期走访探视6.5万人次,汇总需求800多条,链接资源做好服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418万元,惠及14610人;实施临时救助300人次,发放救助金41.11万元;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70人次,助力寻亲3人。
在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方面,姜堰区放大“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优势,深化新实践,完善新体系,多元激发活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致力丰富治理内涵,姜堰区融合服务设施功能,推进邻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体化运行管理;强化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务“阳光监督”,细化“三张清单”,修订公开目录,编制权力清单,规范“微权力”运行,每季专项督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公共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村级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打造治理服务品牌,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走访调研,会办实事,探索“红色物业”,开展“堰上人家·美好社区”主题创建活动,组织优秀社区治理与服务品牌评选。
致力激活治理力量,姜堰区加快社会组织发展,鼓励社区文艺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等组建“草根社团”,孵化城乡社区社会组织,链接社区慈善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初步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公益慈善、社区志愿者“五社联动”的服务机制,镇(街)慈善社工站实现“全覆盖”;拓展社会参与渠道,围绕弱势群体等领域,开发“幸福童享·情满姜城”和“四型特色社区”等公益服务,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物质关心和精神关爱。
致力壮大专业队伍,姜堰区将城乡社区工作者纳入职业化、专职化管理,建立“业务培训、资格考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常态长效育人体系,实施“尖兵锻造”工程,加强社工业务培训;放大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的集成效应,引导社区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大学生志愿者、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组建志愿服务队,推广应用志愿服务积分制;开发公益创投项目,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服务多元化。
下一步,姜堰区将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推动富民增收、强化政策托底、创优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记者:陈小康
编辑:赵采薇
责编:宋涔玮
审核:戚翔 闻栋
- 最新|多趟列车恢复开行、增开!涉及泰州的是……2023-11-16
- 通知|本周五、周六,这些区域停水!2023-11-16
- 招聘|招24人!全额事业编!2023-11-16
- 出行|注意!市区多个道路通行空间已经……2023-11-16
- 速看|提醒!市区永兴路多人被查!2023-11-16
- 主播悦读|女儿眼中的“万首诗翁”王退斋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