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人物|中国科协重磅推介!“北斗”导航卫星和这位泰州科学家……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3-09-12 14:17:14 查看数:0

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

今天

中国科协搭建的

“风启学林”主题社区

在其重点栏目——

科学家日历

专题介绍了

1931年9月12日生于泰州的

航天科学家

童铠

从反导系统到北斗卫星

他为中国航天鞠躬尽瘁40余年

童铠,1931年9月12日生于江苏泰州,是省泰州中学1949届毕业生,留苏博士。2005年逝世,享年74岁。卫星导航测控与卫星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不是花瓶,开个会放在那里好看。国家把院士放在一个位置上,就是要求你做更多的事儿、做更重要的事儿。”这是童铠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对妻子说的一段话。

在4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童铠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无线电测控、雷达和卫星应用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


主持研制雷达

20世纪50-60年代,童铠开始主持反导系统精密制导雷达的方案制订工作,主要目标是防御他国核导弹打击。

当时面临的困难巨大,童铠深入“消化”资料,反复计算、反复思考。为验证对低仰角多路径效应分析的正确性,他和同事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现场试验,找到了产品从发射架上起飞时如何跟踪不丢失目标的措施和条件,同时也验证了他对低仰角多路径效应的分析理论。

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努力,一个完整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案终于诞生了。此后,他又立即对雷达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测试,全面摸清了雷达的系统性能,并改进了局部电路,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经过专家评审,雷达精度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1978年,童铠主持研制的某型雷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进军气象卫星

1988年,童铠受命出任“风云二号”卫星指令与数据获取站总设计师。每当攻关受阻时,他都深入现场听情况、看现象、查数据,然后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地面站技术攻关时,童铠连续观察故障现象,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回到家中,他在纸上一遍又一遍进行精密地计算,终于写出有关推算公式和数据的方法,分管设计师按照他的指点改进,仅用三天,问题迎刃而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地面站终于建成了,也创下了诸项纪录:国内第一套大功率S波段天线发射系统,首次采用对卫星三点测距定位方式,在国内首次建立数据收集平台系统等。


卫星导航系统

1985年,在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途径的论证中,童铠认为,“我国是一个大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从研究到投入使用,一般要10-15年或更长时间。如果从现在开始研究(1985年),到2000年我国可望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哪怕是精度稍差一些功能稍少一些的简化系统,也将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2000年10月和12月,我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和第二颗“北斗”导航定位试验卫星。

由于“北斗一号”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在第一代导航卫星的基础上发展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童铠认为,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与第一代系统在体制上有质的差别,但技术上有继承性。同时,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复杂,全系统的设计研制和运行管理尚缺少经验,但我国对卫星的测控技术已有一定基础和经验。

虽然童铠胸中还有很多战场等待驰骋,心里还有很多座高峰将要攀登,但他却带着些许的遗憾,于2005年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和他的航天事业……


来源:风启学林

编辑:周慧敏

责编:悦鸣

审核:戚翔 闻栋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