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喜报|泰州中院入选最高法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来源: 编辑:赵采薇 2023-08-28 17:33:07 查看数:0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推出“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作为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发布。其中,泰州中院“促进人民法庭诉源治理  探索保障乡村振兴新路径”案例成功入选。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149号


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促进人民法庭诉源治理

探索保障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泰州中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发扬改革精神,坚持强基导向,深化诉源治理,强化纠纷快处,推进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


一、打造群众身边的纠纷快处中心,强化法治保障

泰州中院针对人民法庭空心化、参与基层治理不深等问题,将审判资源和力量配置向人民法庭倾斜,18个人民法庭共配备60名法官和101名司法辅助人员,推动在人民法庭辖区形成崇法尚法、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一是实行纠纷审理属地化。让人民法庭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纠纷快处中心”,促进纠纷就地处理、快速裁决、彻底化解。二是实现诉讼服务便利化。在全市18个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站,群众无需往返奔波就可办理立案。三是构建解纷方式多元化。聚合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力量,在全市人民法庭建立26个诉调对接机制,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率达56.23%。四是实施繁简分流渠道化。根据案件特征匹配适当的审判程序,人民法庭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0%以上,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大幅缩短。五是实现案件审理快速化。有针对性地改进庭审和文书质量,90%以上的案件一次开庭就能结案。六是打造综合业务精品化。找准法庭融入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定期通报基层治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人民法庭法治参考》、“护企宝”小程序等做法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肯定。


二、打造指导村规民约创制新模式,助推德治教化

指导村居创制凝聚群众共同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村规民约,以柔性道德规范填补基层治理空白,促使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一是指导村规民约制定。充分利用乡土法治文化资源,根据辖区案件特点以及产业发展需要、风俗文化特征,围绕蟹塘养殖、高价彩礼、农家乐等11个重点领域,帮助村居精心创制形式新颖、便于记忆、易于推广的高质量村规民约23份。泰兴法院宣堡法庭指导郭寨村将婚嫁新俗写进村规民约,破除高价彩礼陋习,被中央电视台《乡理乡亲》栏目深度报道。二是引导村规民约实施。支持基层组织依据村规民约处理公共事务,开展运用村规民约化解纠纷专题培训50批次,推动纠纷化解1300余起,避免矛盾成讼。三是倡导村规民约文化。在指导村规民约制定、实施的同时,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就相邻纠纷、集体财产、老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进行政策和法律宣传,倡导村民自觉以村规民约规范言行举止,转变观念,破除陋习,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


三、打造各具特色的法庭品牌,激活自治强基

全市人民法庭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一是巡回审判多迈一步。设立“水上巡回法庭”,实现案情调查到塘头、矛盾排查进渔户,以“快速办、就地办、联动办”将涉养殖案件化解在田边塘头。设立“‘空调小镇’巡回审判点”,梳理空调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潜在风险,为企业“把脉问诊”,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巡回审判活动1150余次,旁听庭审12800余人次。二是融入网格领先一招。发挥“陈燕萍代表工作室”“何健忠调解工作室”等示范效应,法官及法官助理挂钩企业、融入网格,发挥社区网格“首道防线”作用,用最接地气方式解决群众法律问题,推动实现初信初访办理和矛盾积案化解“双清零”目标。三是法治课堂讲深一层。打造“艳雯芳”家事审判品牌,围绕风俗民情、农业时令,结合群众身边案例,用通俗易懂语言讲透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体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设立“彩虹之桥普法小站”,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法治种子”。2022年,共开展乡村法治课堂等活动810余次。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编辑:赵采薇

责编:悦鸣

审核:戚翔 闻栋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