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刘仁前:荠 菜

来源: 编辑:李子韵 2023-06-30 09:50:49 查看数:0

朗读:缪小薇

缪小薇,播音名梦瑶,一级播音员,毕业于苏州大学,现为泰州新闻广播主持人。

荠  菜

节选自《故乡的野菜》

作者:刘仁前

辛弃疾的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让荠菜名声大振,进入了众多作家的笔下。

周作人先生颇喜引经据典,他告诉我们,《西湖游览志》中记载,“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又说,顾禄的《清嘉录》同样记载,“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顾禄的这段文字,点出了荠菜的药理。元人吴瑞在其《日用本草》中曾言明,荠菜“凉肝明目”。典籍也好,药理也罢,并非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所特别看重的。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荠菜以其鲜美的味道,带给我们的味蕾以美妙的享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挖荠菜,时间跨度之长,连自己都感到吃惊。不仅孩提时代挖过,在几十年之后的春日里,竟也在一处鱼塘边上挖过。而那次鱼塘边上的采挖,于我而言,实则是次意外收获。

那日,我受友人邀约去钓鱼,不想成效不大,却意外发现了脚下的野生荠菜,叶色嫩绿,株体壮硕,一大片连着一大片,颇具规模,蓬蓬勃勃,长势颇旺。同行的妻子,本来就不看好我的钓技,叫我一起挖野菜。于是,我们便一起喜滋滋地挖起荠菜来,这比先前垂钓时更带劲儿。不一会儿,我们挖了满满两大塑料袋的荠菜。当晚吃了一顿荠菜馅儿的水饺。野生荠菜的那股鲜嫩劲儿,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让我胃口大开,大呼过瘾。

关于荠菜的吃法,汪曾祺先生曾著文介绍:“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称为荠菜馄饨,亦称‘大馄饨’。我们那里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绝不混淆,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

汪先生的家乡高邮不仅没有翡翠蛋羹,也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这倒让我有点意外。在我看来,荠菜既然能包饺子,当然也能包馄饨,既没有实操上的难度,亦没有食理上的不许可。而汪先生说高邮没有用荠菜包馄饨肯定是实情,何故?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抑或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不得而知。

荠菜乃不独为某一故乡专有之野菜,您是否也心心念念,喜好这一口新鲜?

刘仁前,江苏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泰州学院客座教授。迄今为止,发表作品400余万字。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中国当代小说奖、紫金山文学奖等。著有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小说集《谎媒》《香河纪事》《香河四重奏》,散文集《楚水风物》《那时,月夜如昼》《爱上远方》等多部,主编《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丛书》多卷。长篇小说《香河》被誉为里下河版的《边城》,2017年6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荧幕,获得多个国际奖项。2021年9月,《香河》英译本面世。

◆本信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编辑:李子韵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