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陈颖霞:论古道今话鱼行

来源: 编辑:李子韵 2023-04-19 22:29:40 查看数:0

朗读:陈颖霞

泰州新闻综合广播节目主持人,播音名陈梓。现主持节目《枫叶正红》,《1037空中体坛》。

论古道今话鱼行

作者:陈旺君 柳晓娟

渔行社区地处海陵城北,东临卤汀河,南依新通扬运河,这里曾是北部乡镇进入泰州城的必经之路。渔行因渔而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里下河地区的渔市集散地。世易时移,历史积淀和资源禀赋转化为渔行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标志,形成了丰富的本土文化。

清代诗人康发祥在《海陵竹枝词》中写到:“赵公桥畔柳丝丝,桥过鱼行土地祠。夹岸网丝停蚱蜢,满船红日映鸬鹚。”诗人附释:“鱼行乃捕鱼之地,两岸多泊渔舟。”而清代另一位诗人王广业是这样描绘当时鱼行的:“三里鱼行晓市开,家家晒网柳穿腮。鳗鲡虽好难留种,买得鲳鳊带子来。”诗后附释:“鱼行去城三里,鱼市聚集。”由此可见,早在清代,鱼行已经形成了以“鱼”为特色的产业。

据1998年版《泰州志》记载,明清泰州盐运繁忙,木船制造业随之兴起。明末,泰州木船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大东桥附近,持续时间不长;二是城北鱼行。清乾隆年间,鱼行造船业兴旺,200户居民中以造船为业者占90%。1931年,鱼行的造船户发展到270多户。抗日战争期间,造船材料来源断绝。抗战胜利后,上游木材供应恢复,鱼行的造船业再度兴旺。泰州解放初,交通运输畅通,木船需求量大增,1949年产量达2万吨左右,当时,鱼行村十家有八家都以造船为业,全村有近千人从事造船工作,造船技术远近闻名。

1949年初,渡江战役在即。解放军在鱼行一带召集船工造渡江船只。听说是帮解放军造船,渔行人民热情高涨,他们表示“我们有条件要造,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

为避开敌机空袭,船工们将造船地向北转移至水荡隐蔽处。白天除有空袭隐蔽外,一刻不歇,晚上点上汽油灯加班加点。锯工、木工、捻工、漆工分工合作,流水作业。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他们如期完成了渡江所需的上百条战船和四艘辎重船的建造工作。

历经千百年沧桑的渔行,保留了里下河沿河而居的水村特色风貌,其中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依然保存较好,街区内有1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有古桥、古树、河埠头、码头等文化遗存,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衍生出地域水文化、传统渔文化、红色船文化、传统住文化等特色文化。

近几年来,海陵区开展“东大门”“西大门”“北大门”三大门户综合整治改造,在《海陵区“北大门”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通过集聚高端文创、打造经典案例、彰显水韵风情,实现提升城市能级、焕新城市风貌、赓续城市文脉的目标,其中渔行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被列入重点实施工程。海陵将继续以“活化”思维做好渔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激发历史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形式,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平衡。


◆本信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编辑:李子韵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