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时代先锋”李德剑:一片痴情守“粮心” 抛荒地变身“致富田”
近日
江苏卫视《时代新先锋》栏目专题
聚焦来自泰州兴化的全国劳模
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李德剑
一片痴情守“粮心” 抛荒地变身“致富田”
↓↓↓
(点击查看视频)
在泰州兴化市的钓鱼镇,有一位种粮大户,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推广农业新技术,让更多的村名吃上“科技饭”。在他的努力下,村里昔日一千三百亩的抛荒地,变成了致富田,创下全省乃至全国多项纪录。今天的时代先锋,就让我们走进水乡兴化,来认识这位全国劳模,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李德剑。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了田间管理关键期。一大早,李德剑就来到兴化市钓鱼镇双超鸭田稻米专业合作社,组织工人对1300亩麦田开展除草作业。虽然已年近七旬,李德剑对脚下这片土地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
自1976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算起,李德剑已经在土地上耕耘了47年。上世纪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看着大片粮田无人耕种,他心痛不已,于是将当时周边三个村的1260亩“抛荒田”接过来种植。土地面积大,又过于分散,南北间隔20多公里,李德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安排农活,随后还要到农技站指导服务。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当时往来三个村之间的挂桨船,成为李德剑补觉的场所。
那个时候,插秧、收割都是靠人工,可村里的劳动力非常难找。李德剑带领农技站工作人员创新摸索出一套 “麦套稻”种植方法,麦子还在长,稻种已经下田了,省去了旋耕整地的工序,有效解决了人工栽秧的难题。1260亩“抛荒田”耕种三年,李德剑累计向国家出售商品粮560多万斤。
兴化市钓鱼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国林说:“产量有了,大家种田的积极性就高了。在李德剑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也回到家乡,发挥年轻人的知识和创新优势,让更多农民吃上‘科技饭’。”
长期与庄稼打交道的李德剑明白,增产增收是农民最大的心愿。2004年,李德剑参与负责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筛选适合高产创建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攻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09年水稻万亩高产创建被省农委确定为“省长指挥方”,连续多年实现全省水稻万亩创建产量第一。
刘国林告诉记者,当年水稻产量达到900多公斤,首次创造了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单产的全国纪录。
一排排收割机,一架架无人机,科技让种田变得更加高效。李德剑又开始了新的追求。他成立了双超鸭田稻米专业合作社,流转300亩农田,以稻鸭共作的模式试种有机水稻,让大家不仅 “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从种植方式,到土壤改良,从稻鸭数量,到肥料配比,李德剑和社员们没日没夜地钻研业务。经过多年的持续坚守,双超鸭田稻米合作社种植基地被权威机构认证为“有机产品种植基地”,所产大米认证为“有机产品”。目前,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达280万元,纯收入50万元。
兴化市钓鱼镇双超鸭田稻米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德剑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下一步我将尽我所能,示范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尝试新的耕种模式和销售模式,带动更多的乡亲群众增收致富,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来源:荔枝新闻
供稿:泰州台 兴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群薪
责编:赵倩倩
审核:戚翔 闻栋
- 提醒|明天,泰州这些小区将停水!2023-03-15
- 关注|8辆重卡齐头并进!今天,姜堰南绕城快速化项目现场……2023-03-15
- 关注|张靖皋长江大桥沉井钢壳拼装完成 为国内公路桥梁最大沉井2023-03-15
- 主播悦读|杨馨雨:鲜 活2023-03-15
- 出行|泰州客运集团将开通清明祭扫专线2023-03-15
- 出行|公交9路、37路、901路夜线路走向临时调整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