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榜样|拜建军:村民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来源: 编辑:闾巍 2023-01-31 10:09:18 查看数:0

乡村振兴需要好的产业,也需要好的“领头人”。姜堰区白米镇孙舍村2017年的经营性收入仅有7000元,到如今已经增加到每年70万元。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村里的“领头人”,孙舍村党总支书记拜建军。

清晨6点多,姜堰区白米镇孙舍村党总支书记拜建军已经在村头的厂房里,忙着为村民们准备干活的工具。厂房旁边的这200亩大棚里种植着芦笋,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有几十位村民来这里干活。

拜建军说:“这几天正好芦笋割茎秆的时候,活比较多。”

“需要我们割的时候我们就割,不需要我们割的时候,每种农活我们都干,才60几岁的人,做这些活也不算有多吃劲。”村民吴兰英说。

大棚内外,村民们分工明确,已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拜建军也驾驶着大型机械,捆草打包,一刻也没有闲着。

拜建军原是当地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2017年回到村里当起了村干部。如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拜建军认为一定要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前期的调研,2019年,孙舍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开始种植芦笋,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支持、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随着土地经济效益提高,村民们不仅能通过租地、务工赚取租金和工资,还学到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我们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人均收入每年要增加到1万5到2万。”拜建军说。

“我们社员越做越高兴,生活越过越好。”村民薛桂平说。

忙完了芦笋大棚里的活计,拜建军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不远处的大葱基地。

原来,在芦笋种植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拜建军思索着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还要进一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来自辽宁的种葱大户,为了探究泰州的土壤和气候是否适应大葱的生长,拜建军先流转了50亩土地进行了试验。

拜建军说:“试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可以的,长势也好,比东北的,辽宁这一带的大葱都长得好,所以说2022年我们就扩大到200亩。”

这些大葱将在春节期间走向市民的餐桌,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五年时间,拜建军用粗糙的双手和沾满泥土的脚步,带领孙舍村老百姓走上了一条宽广的致富路。

“选好路子,村两委一班人带头干,只要是认真地干,肯定是能出效益的。我们就是根据二十大报告的思路往下走,下一步还在探索,怎么样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加富起来。”拜建军说。

记者:黄桢 戴祥翔

编辑:闾巍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