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十年砥砺催蝶变 绘就“康养名城”新画卷
9月26日上午,姜堰区举行“奋进新姜堰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姜堰专场,介绍近年来该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会上,姜堰生态环境局、自规分局、水利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溱湖度假区、娄庄镇分别介绍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姜堰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把“生态姜堰”作为重点建设的“五个姜堰”之一,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努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聚力提质增效。十年来,姜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中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强化源头控制和倒逼机制,摒弃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该区把产业经济的“含绿量”作为核心指标,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坚决不引进高污染、对生态功能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拒绝或否决重污染项目45个,关停退出化工企业54家,取缔“散乱污”企业153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取消化工园区定位。2017、2018年,该区关停取缔24家砖瓦生产企业;2018年,集中整治中频炉,淘汰了123台不符合要求的中频炉,关停取缔了11家中频炉使用企业。
聚力减污降碳。十年来,姜堰区从全局角度寻求环境治理之道,让“生态好”的品牌更响、含金量更足。2021年,该区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86%、PM2.5浓度降至30µg/m3以下,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2017年以来,该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河湖长制工作荣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农村河道管护工作连续四年获评省绩效考评优秀等次,创新设立幸福河湖“积分银行”的典型做法被省河长办在全省推广。
聚力精建细管。十年来,姜堰区先后于2016年创成国家生态区、2017年创成全国首批、苏中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泰州市率先实现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覆盖。姜堰经济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溱湖风景区创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环保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姜堰获评江苏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
该区克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调整等方面不利影响,超额完成国家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耕地保有量任务超额完成,根据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全区实有耕地62.18万亩、即可恢复地类面积7.72万亩、工程恢复地类1.81万亩,合计71.71万亩,大于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69.07万亩(不含华港)的任务。该区将“生态环境修复行动”作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十大建设项目之一,明确了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水质净化提升工程等23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该区实施“天空地一体”监测监控行动计划和“智慧环保”建设,深入推动姜堰生态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将可监测项目提升至200多项,持续提升治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全区环境信访案件反馈率和处理率均达到100%,结案率99%以上,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2.4%。
聚力共治同享。十年来,姜堰区立足“大环保”格局,着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绿色环保氛围。
姜堰区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引导市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该区充分发挥 “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常态化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倒逼整改责任落实到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姜堰区各地深挖生态“金矿”,让蓝天白云、鱼翔浅底优美画面从理想走进现实。溱湖度假区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娄庄镇持续放大绿色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民致富。2021年,娄庄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452元,年均增长9.4%。
下一步,姜堰区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弘扬“三争精神”,加快建设康养名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陈小康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关注丨我市创新开展“喜迎二十大”抗震安全村居行活动2022-09-26
- 活动|水稻种植记排名出炉啦!2022-09-26
- 直播回看|泰州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王乐勤走进12345政风热线直播间2022-09-26
- 提醒|2023研招统考预报名已经开始 这23个细节值得你们关注2022-09-26
- 非凡十年|泰州:工业硬实力持续增强 苏中产业增长极迅速崛起2022-09-25
- 时政|泰州市收听收看全省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