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投资50多亿元 打造“水陆空”一体化溱湖湿地生态新景观
美丽溱湖,生态湿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姜堰区坚持“生态+”发展方向,擦亮“生态好”的区域品牌,先后投入50多亿元,打造“水陆空”一体化湿地生态新景观,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版图。
初秋时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幅天蓝水绿,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吸引了一拨接一拨的游客。
湿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天堂”。据介绍,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水、湿地、生态为主题,园内的湖泊、河流等占景区总面积的37%。2012年以来,姜堰区连续实施了三期湿地恢复工程,累计恢复森林湿地近万亩,栽植各类耐湿树木650多万株,水生植物180多万株,恢复本土绿地近30万平方米,建成了以溱湖为中心的景观生态林、湿地森林公园和湿地种苗基地。如今,多样性的生物湿地,独特的湿地风貌已经成为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
溱湖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保宣教员张明说:“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从最初建园的少量物种、动物,经过不断的生态保护和观测,现有野生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其中包含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种类有麋鹿、丹顶鹤。”
党的十八大以来,姜堰区把厚植生态底色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对沿湖及上游地区的26家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进行搬迁,投入资金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纵横交错的河网、沟塘进行了疏浚,并通过大面积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等多种手段推进生态修复。姜堰区还出台湿地公园高质量发展20条,针对油尘、噪音给湿地带来的污染,及时启动实施公园附近商住户油改电工程,并在每个景点安装充电桩,通过“电能替代”逐渐告别“油气声”污染。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车船部主管周海燕说:“近几年,景区新增了80条摇橹船、14条电瓶船、17辆电瓶车,供游客代步游览。”
行走姜堰溱湖,看见大美中国湿地。如今,溱湖湿地已真正亮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段中富 王清(姜堰台)
编辑:李子韵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时政|朱立凡主持召开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扩大)会议2022-09-22
- 关注|我市两条健身步道参选江苏最美跑步线路2022-09-21
- 关注|泰州首家!零工群体有了就业好去处2022-09-21
- 出行|主城区这些路段将全封闭施工2022-09-21
- 关注|《江苏新时空》聚焦兴化: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2022-09-21
- 关注|深国际智慧物流园项目:打造一流海江联运示范枢纽港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