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网上展示丨泰州市“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展
编者按
今天是第十五个“国际档案日”,今年国际档案日的主题为“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市档案局、档案馆联合各市(区)档案局、档案馆共同策划开展“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色档案宣传”活动,通过对大量红色档案的展示和解读,破译这些红色档案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制胜密码。
请看这些
红色档案背后的
感人故事
泰州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泰州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涌现出沈毅、高凤英、杨根思、沈安娜等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留下丰富的革命遗迹遗址、照片和实物。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蕴含了我们党的制胜密码,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视死如归 舍身取义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无数革命先烈
抛头颅、洒热血
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是泰州地区早期中共党员沈毅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情形的报道。沈毅就义前高呼口号,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沈毅
沈毅,1900年出生于泰州,1923年南下广东寻求革命真理,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他受党的委派回到泰兴开展革命工作。
沈毅发展进步塾师和农民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8年初,泰兴县委成立,沈毅任县委书记。他先后组织发动“七二”围城斗争和“五一”农民暴动,后因暴动失败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对他许以高官厚禄妄图收买,沈毅严词拒绝,于1928年6月28日在泰州大校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
▲1947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
1947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在纪念妇女节的社论中向全国人民号召:“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荣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这里的“苏中高凤英”就是出生于泰县的杰出女民兵英雄。
高凤英
1925年出生于泰县,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夏天,国民党军向苏中解放区发动进攻,高凤英积极报名参加区游击队。1947年1月14日,在高家垛(现海安市南莫镇)战斗中负伤被捕,面对敌人酷刑坚贞不屈,敌人百般折磨也没有得到她的一句“口供”。凶残的敌人向她开了两枪后,又刺了3刀。高凤英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手迹
杨根思
1922年出生于泰兴县羊货郎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1950年9月获得“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11月,他在小高岭战斗中,率部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
★ 1952年5月9日,志愿军总部给杨根思同志追记特等功,授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其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杨根思在志愿军赴朝作战前的动员会上,喊出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依旧焕发精神伟力,成为我们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坚定信仰 矢志不渝
理想信念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是共产党人的
政治灵魂与精神支柱
▲《嘉奖令》复制件(靖江市档案馆馆藏)
这是一份带着遗嘱的特殊《嘉奖令》,是时任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校长张云逸于1946年12月签发的,记述了学员朱传春在从未接受军事训练的情况下,在两周内创造实弹射击3枪28环的光辉记录,被一致公认为“神枪手”称号。
朱传春
1922年出生于靖江,1938年参加工作,1947年3月,鲁南会战前夕,年仅25岁的战士朱传春拿出华东军政大学数月前颁发给自己的《嘉奖令》,提笔在空白处,留下百余字遗嘱:“以决死之心,献身于神圣的自卫战争,以求得彻底的主义事业的胜利......”
短短100多字的遗嘱,传递着朱传春对革命事业的崇高信仰和愿血洒疆场的坚定决心,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感慨万千。
如今,这张《嘉奖令》复制件保存于靖江市档案馆内,纸张虽已发黄变脆,边角残缺,但朱传春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为了谋求人民解放而不惜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周奋写给妻子陈亮的信复制件(兴化市档案馆馆藏)
这是革命英雄周奋写给妻子陈亮的一封信。信中表明了自己坚定革命、不断前进的革命信念,这封书信送出一周后,周奋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
周 奋
1917年出生于浙江鄞县,1938年参加革命,1945年3月任沙沟市副市长,1946年12月任沙沟县副县长、县长,1947年春调任高邮县副县长。
1947年4月22日,周奋率领武工队与一伙蒋军、还乡团在兴化县西北部顾家墩遭遇,撤退时不幸在崔垛被捕。敌人把周奋押到沙沟街上游行。周奋边走边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可耻罪行。23日,敌人在沙沟搭起一个临时审判台,企图审判周奋。周奋一脚踢翻敌人的审判桌,向群众大声宣传革命真理。恼羞成怒的敌人向周奋连刺十八刀,又将其遗体铡成数段,牺牲时年仅29岁。
不畏艰险 敢于胜利
不同的战线
共同的信仰
隐蔽战线的同志
大都默默无闻
他们不畏艰险、敢于胜利
为共和国留下了一座座历史丰碑
▲“谍战玫瑰”沈安娜使用的中文速记
沈安娜
1915年出生于泰兴。1935年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速记员,为党搜集情报。
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沈安娜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任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 沈安娜参加由蒋介石主持召开的高层会议
她沉着机智,临危不惧,从未暴露身份,直到全国解放前夕奉命撤离,堪称党的地下情报战线无名英雄中的杰出代表。
杨延修
1911年出生于泰州。在国家救亡图存之际,他受命潜伏在敌人中间。在隐蔽战线战斗十余年间,他参与创立多家公司,为党输送数以百万计的经费。周恩来曾称赞说,他做的地下工作等于战场上一个“师”。
▲ 广大华行1933年成立时,五位创始人的合影,前排右起依次为卢绪章、田鸣皋、张平,后排右起依次为杨延修、郑栋林
杨延修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忍受了好多委屈,内心深感苦闷,却不能向任何人倾诉。他靠着自己坚强的党性,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出色地完成党交给他的光荣任务。
▲ 红色特工杨延修的上海市“国民身份证”申请书
根植人民 依靠人民
从我党的百年历史中可以看到
革命取得胜利,靠的是人民
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 我送亲人过大江
★ 这是1949年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健东镜头下的“大辫子姑娘”——颜红英。
颜红英,宝应人。70多年前,随父亲在泰州跑船,渡江战役前在泰州报名登记护送大军过江。1949年4月22日,在炮声隆隆的江面上,一位梳着大辫子的姑娘,奋臂摇橹,向江南驶去,她的船上坐着20多名解放军战士。这一幕,正好被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健东拍了下来。邹健东以《我送亲人过大江》为名,发表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
▲ 扬子江上英雄船(泰兴市档案馆馆藏)
★ 1949年4月21日至29日,泰兴籍船工秦长贵和其他4位船工日夜兼渡,共运送解放军2500多人、战勤人员1000多人、战马180匹。4月23日,他们救起60多名江中遇险的解放军。
▲ 秦长贵等五位船员的合影(泰兴市档案馆馆藏)
在渡江庆功大会上,秦长贵被评为渡江特等功臣。解放军二十八军司令部、政治部奖给一面锦旗,上书“扬子江上英雄船”。
渡江战役期间,泰州地区动员支前民力近59万人,筹集粮食2437万斤,供应、调运马料106万斤、炊草8200多万斤,并动用了3000多艘船只运送解放军过江。
▲ 兴化县各行业、职工支前献粮统计表(兴化市档案馆馆藏)
渡江战役支前档案告诉我们: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发扬传统 永葆本色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是党百年来的胜利法宝
是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风险挑战的
强大武器
是党的生命力源泉和宝贵精神财富
王必成
一条毛毯盖了49年
★ 这是陈列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一条毛毯,是开国中将王必成的遗物。
王必成(1912-1989)
1940年8月,新四军拔除靖江县境内孤山西来日伪据点时,指挥这场战斗的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九团团长徐绪奎。战后,这条毛毯作为战利品留给徐绪奎团长使用,9月6日在营溪反击战中,徐绪奎壮烈牺牲,年仅25岁。徐绪奎牺牲后,警卫员将这条毛毯交给了司令员王必成。
徐绪奎(1915-1940)
王必成和徐绪奎是湖北老乡,又是延安抗大同学,两人革命情谊深厚。王必成带着这条毛毯南征北战,解放后仍然盖着它,直到1989年病逝。家人遵其遗愿,将这条毛毯捐给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供后人缅怀。
张爱萍
负责组建人民海军
★ 渡江战役发起前夕,中央将成立人民海军的历史重任交给了第三野战军。根据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指示,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三野前线委员会委员张爱萍执行组建人民海军的任务。
▲ 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会议室
4月23日,三野主力胜利渡江,解放南京。同日,中央军委急电三野:立即组建人民海军。下午1时30分,张爱萍召集28军84师副参谋长李进、三野司令部作战部作战参谋黄胜天、三野司令部后勤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机关管理员温礼芝等13人在渡江战役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宣布华东军区海军成立。
▲ 张爱萍给泰县县委党史工委的亲笔回信(姜堰区档案馆馆藏)
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批复海军: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由此,泰州白马庙成为人民海军诞生地,光荣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
泰州这座城市因此被称为“水兵母亲城”。2004年1月10日,在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上,泰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20年,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陈毅
实事求是的典范
▲ 陈毅为靖江夏仕港闸的题词(靖江市档案馆馆藏)
★ 短短的题词,凝聚了陈毅副总理对地方发展水利事业的赞赏,饱含着对靖江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寄予靖江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 靖江县委写给陈毅同志的信及陈毅在信上的批示(靖江市档案馆馆藏)
这封靖江县委写给陈毅同志的信上有陈毅的批示。陈毅不愿突出个人作用,他针对靖江县委信上夸大的词句,在原信上写下批示,并加着重号,谆谆告诫大家不要浮夸,其认真严肃的态度非同一般;谦逊而又语重心长地提请靖江县委“望加考虑”,寥寥数语,情深意切。
陈毅的批示对靖江县委和各级组织加强集体领导、克服浮夸作风、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史保东
耄耋赤子,初心不忘
“敬礼老兵”史保东
★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抗战老兵史保东应邀出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受阅部队全程起立敬军礼,令人为之动容。当时有人叫他坐下来休息,但他坚持敬礼。他说“这是革命传统,是互相尊敬、互相爱护的表现”。
史保东心怀桑梓,情系故里。2016年7月,史保东从吉林省长春市赶回老家高港区胡庄镇史庄村,用自己的经历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我心中的党”专题党课,并题词。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我们党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执政党地位,肩负起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百炼成钢,答案就蕴含在这些红色档案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来源:泰州市档案局 泰州市档案馆
编辑:徐涛
责编:樊锦华
审核:吴军
- 时政|新华日报:专访二十大代表朱立凡2022-10-17
- 主播悦读·献礼二十大|先锋点读会:何健忠2022-10-16
- 时政|市四套班子领导收听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2022-10-16
- 关注|泰州各界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10-16
- 关注|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杨君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2022-10-16
- 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引发市民热烈反响2022-10-16